欢迎来到山村网

河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2018-12-19 14:05:04浏览:7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河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河蟹人工育苗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只有这一环抓好了,才能提供数量多、质量

河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河蟹人工育苗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只有这一环抓好了,才能提供数量多、质量好 的蟹苗,为整个养殖过程打下基础。

  一、育苗前期准备工作

  1.育苗池洗刷消毒 在幼体排放前的3天~5天,应对育苗池进行彻底洗刷消毒,新建的 育苗池还应提前1个月进行浸泡,每立方米用“氯王”100克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过 的海水冲洗干净备用。&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lt; /p>

  2.注水 待余氯毒性消失后,即可将消毒过的海水,过滤注入使用。

  3.活饵料培养 河蟹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均系杂食性,尤喜活性饵料,做好河蟹开口 饵料的培育极为关键。①植物性活饵料 河蟹育苗生产中常用的植物性活饵料有三角褐指藻 、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a a a a a a a a l / 其中尤以小球藻为最好,但小球藻培养需较多的人力、物力 且不宜培养。为解决这一难题,“猗阳”公司选用国外优良藻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先 进的培养方法,生 产出品质纯真的天然小球藻粉和浓缩小球藻液,解 决了育苗过程中的开口 饵料问题。这种浓缩小球藻液可直接投入育苗池,也可进行接种扩大培养。投喂后证实可促 进氵蚤状幼体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成活率。② 动物性饵料 河蟹氵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期 喜食轮虫、卤 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可人工孵化丰年虫卵培育成幼体投喂,但丰年虫卵是 后期氵蚤状幼年感染聚缩虫病的主要途径,为切断这一传播途径,可先用 “ 蟹安2号”进行 消毒、杀菌,杀灭聚缩虫体。

  二、氵蚤状幼体的培育

  氵蚤状幼体培育主要包括人工投饵、调控水温水质、充气增氧和强化管理、防治病虫害 等。各期氵蚤状体的蜕皮发育都对环境和饵料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一期阶段,因属被动 摄食,所 以应使育苗池中投喂的饵料颗粒密度始终保持在每毫升10万个以上。同时,在病虫 害方面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蟹苗淡化和出池

  当氵蚤状幼体全部成为大眼幼体之后即可淡化出池,可向育苗池中逐步加入经“氯宝” 消毒过的淡水,淡化时间约为4天~5天。

  1.蟹种培育

  包括蟹苗育成仔蟹和仔蟹育成幼蟹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1)清池消毒:

为彻底杀灭池中的细菌和敌害生物,起到消毒、清塘的双重作用,放苗前15天,每亩水 深1米,用"清塘剂Ⅰ号"100毫升全池泼洒,杀灭野杂鱼和青蛙,3天~5天后每亩蟹种池可 用75千克~100千克生石灰和"三代鱼虾安"全池泼洒,杀灭细菌,调节PH值,增加水中钙 离子含量。

  (2)营造环境:

  池内移植轮叶黑藻等植物或池面种植水花生,营造利于蟹苗栖息和均匀分布的环境 ,减少相互残杀,并做好饵料投喂工作。

  (3)饵料培育: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尤其喜动物性饵料。培育池水不仅要求溶氧高,而且还必须有一定 量的水蚤供大眼幼体下塘时摄食,放苗前一星期,加施肥料肥水,一般施用量为每亩水深1 米,放 尿素1千克加2千克过磷酸钙,培养浮游生物。培养期间再投喂新鲜适口的植物饵料, 并及时清除残余饵料。

  (4)苗种选择:

  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苗种质量的鉴别是培育蟹苗成败的关键。选择的质量标准为个 体大、黄褐色、有光泽、自然水温下观察游泳能力强、无病害,用手抓一把甩干水能迅速散 干,人 工繁殖的蟹苗在提苗前1天~2天盐度已淡化至6‰时,取若干只蟹苗放在淡水中暂养2 4小时以上,若无死苗说明质量较好。

  (5)蟹苗的放养:

  放养蟹苗前应尽可能避开阴雨低温天气,经长途运输的大眼幼体放苗前应适量洒些水, 10分钟后将蟹苗放入水中,抖动水草,让蟹苗自由游出。

  (6)饵料投喂

  大眼幼体到一期幼蟹以池内生物饵料为主,辅以7∶3鱼糜和煮熟后用10目筛过滤后的鸡 蛋全池泼洒。在投喂方法和投喂量上应坚持少量多次,投饵次数可逐渐减少,另外投饵量还 可随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适当调节。

  2.蟹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蜕壳不遂

  河蟹和其它甲壳动物一样,需经过不断地蜕壳才能生长。而每蜕一次壳都似经历一次生 死关。大眼幼体到幼蟹和变态生长过程中因其个体娇嫩,对复杂的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表 现更是如此。特 别是近几年河蟹种质资源退化,其抗应激能力也较差,更兼水体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每蜕一次壳都会有大量幼体不能正常完成变态而死亡。同时又由于仔蟹体质较差, 不能采用大量化学药物。上海漪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 仔蟹安”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产品 采用纯中药制剂,可有效地促进大眼幼体和各期仔蟹正常蜕壳变态,提高成活率,并能防止 早期出现的仔蟹上岸不回症。在天津、上海等地的大田试验,证实可明显提高仔蟹培育的成 活率,成活率可达30%以上,建议推广使用。

  2)蟹种性早熟

  蟹种性早熟是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20克以上,性腺就已 发育成熟,用这种蟹培育出的商品蟹,死亡率颇高,给养殖者带来较大损失。为降低这一损 失,减 少河蟹性早熟的比例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因地制宜,少投动物性饵料,合理投喂青饲料。

②水深控制在1米~1.2米,保持水质清新,高温季节适时换水。

③移植水草,一般水草面积应占蟹池1/3或1/4,这样,一是水草便于河蟹吃饲部分, 补充天然维生素和营养素。二是水草可净化水质。三是可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可谓一 举三得。

④饵料拌入“强肝利胆剂”,抑制过多的营养向性腺转化。

  四、成蟹的人工养殖

  河蟹人工养殖从其利用的水域类型上看,有池塘养蟹、稻田养蟹、湖泊网箱养蟹等。从 养殖方式上有精养、粗养之分。这里以稻田养蟹为例:

  1.田间地段的选择及施工

  (1)养蟹稻田需要靠近优良无污染水源,排水方便,土壤底质以粘土为佳底土肥沃,田 埂较普通田埂厚高。

  (2)施工:稻田养蟹的主要田间工程包括暂养池、环沟和田内沟。其中暂养池可用来暂 养蟹种,也可不挖。环沟主要用来作养蟹的场所。沿畦周围开挖,沟宽 3米~5米,深1米~1 .5米,在 田间开挖一些十字沟,沟宽0.8米,深0.5米,供河蟹觅食及隐蔽用。田埂加宽、加 厚,高约1米。

  2.防逃设施

  (1)砖砌防逃墙;选用普通砖沿田埂四周砌一圈高约0.5米的墙。最上一层向里凸出,以 防河蟹外逃。

  (2)也可选择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铺设,用木桩撑住。

  3.排灌水设施

  排灌水渠道可专门铺设,也可用稻田原有的渠道,但进排水处必须设闸门,并用网封好 ,以防敌害生物的进入和河蟹逃窜。

  4.暂养消毒

  2月~3月份购入蟹种进行暂养,池水用"氯王"或"三代鱼虾安"进行消毒,蟹种经20 ppm浓度的"复方呋喃唑酮"浸泡20分钟后放入稻田进行养殖。

  5.饲养管理

  养殖期间作好饲料投喂的水质调控并作好病害和敌害的防治和清除工作。

  五、河蟹的饲料投喂

  河蟹从幼体培育一直到成体养殖,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有所不同,摄取的饵料也有 所不同,河蟹氵蚤状幼体一期可选择小球藻作为其开口饵料,后期以枝角类、丰年虫等为主食,在 蟹种到成蟹的发育阶段因河蟹已进入正常生长状态,需摄取营养全面的物质,而实际 养殖过程所投喂的饲料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从而导致河蟹出现营养缺乏症,造成生长缓慢 、抵抗力减弱。因 此建议使用"河蟹饲料添加剂"。"河蟹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国内水产养 殖现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精配而成,补充河蟹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份。均衡饲料营养,提高 饲料利用率,预防河蟹的营养性疾病,增 加河蟹的抗病能力。

  河蟹的生长是通过蜕壳来完成的,每蜕一次壳体重增加约20%左右。但是许多河蟹常常 因蜕壳不遂而死亡。这除了蟹的种质本身不适应当地的水域环境之外,与蜕壳有关的因素还 有饲料的营养成份、水 质的酸碱度、池塘水质条件等都有关系。"虾蟹脱壳素"采用纯中草 药制剂,含早期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B——脱壳激素,酵母固醇等成份,对虾蟹周期性蜕皮 而缺乏蜕皮激素导致的蜕壳不遂症有明显的疗效,建 议拌入饵料投喂。这需说明一点就是如 果河蟹营养不良,就是脱皮也不长,这就揭示在河蟹饲料中除足量蛋白质,矿物盐、维生素 外,注意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合理搭配、并按每吨添加10公斤磷酸二氢钙,满 足正常生理生长需求。

  六、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放养密度 大,活动范围受限制,水质恶化,再兼饲养管理方法有缺陷,饲喂饵料营养不平衡等原因, 容易导致蟹病的发生。目前,危 害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一)河蟹颤抖病(河蟹抖抖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一种球状病毒。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 但环境因子、营养源不足也可诱发本病发生。

  病状:主要是步足颤抖、撑足、爪尖着地或收拢、缩于胸部或抱成一团,肌肉中水分多 ,血淋巴液凝固性差或不凝固;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常有大量腹水、肝肿大、病蟹停止摄食, 不久即导致死亡。

  流行情况:1994年此病开始有零星发生,至今已在全国流行并大面积发生,近年来已成 为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发病情况:自体重3克至250克的河蟹均会受害,体重在150至200克的个体病情严重,在 时间上从3月份到12月均有发生,7月到9月份高温季节病情严重,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 严重的蟹塘甚至绝收。当蟹体上有纤毛虫寄生时,更易暴发此病,且病情较一般严重。

  防治方法:

  1.如蟹体上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时,先用"蟹安"杀灭体外寄生虫。

  2.全池泼洒消毒药"三代鱼虾安"将水体中的病毒、细菌都杀灭。外泼消毒药的 次数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宜10天泼洒一次,用量为0.3ppm。

  3.每100公斤饲料添加"蟹安3号"1公斤,制成颗粒药饲投喂,早晚各一次,连 喂7天为一疗程;病情特别严重时,可再喂一周。具体投喂药天数,视病情控制情况而定, 一般当河蟹停止死亡后再投喂1到2天。在使用"蟹安3号"同时,配合使用上海漪阳动物药 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河蟹饲料添加剂,效果会更佳。

  4.疾病治好后,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

  治疗注意事项:

  1.河蟹体表如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必须先将虫体杀死,否则将严重影响疗效,并且容易再次感染发病(因蟹壳及鳃部受寄生虫损伤)。

  2.外泼消毒剂及内服药饵一定要结合,将水体中及蟹体内外所有病毒、细菌都杀灭,才能将疾病治愈。

  3.外泼消毒药要全池泼洒,不能只泼洒局部,且泼洒次数要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4.投喂药饵要保证尚能吃食的病蟹能吃到足够的药量。

(1)应尽早治疗。若病重的蟹已失去食欲,就无法治愈。

(2)药饵要拌的均匀,制成在水中稳定性好的药饵。

(3)投喂药饵的量要适当。

(4)药饵要撒得开,撒得匀。

(5)药饵至少要连吃7天或停止死亡后再投喂1到2天,不能过早停药。

  5.病蟹要及时捞出深埋,不能到处乱扔。治愈后仍应作好预防工作,因河蟹对这种病不产终生免疫。

  (二)河蟹腹水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营养不良、饵料未消毒等。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食欲减少或不吃食,腹部有大量腹水,心脏肿大,心跳乏力。

  治疗方法:

  1.按比例投喂"蟹腹水消"。

  2.饲料中添加河蟹饲料添加剂。

  (三)河蟹褐斑病(甲壳溃疡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

  症状:病蟹甲壳出现棕色、红棕色点状病斑,重者斑点发展连成块状,中心部溃疡,边缘呈黑色,继而引起其它细菌或真菌侵入,严重影响河蟹摄食生长。

  治疗方法:外用"溴氯海因"0.3ppm,全池泼洒。

  (四)黑鳃病

  病原:环境条件恶化,促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河蟹鳃部感染发病。

  病状:病蟹鳃丝呈现暗灰或黑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逐渐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

  1."蟹安2号"全池泼洒。

  2.病蟹置于5ppm的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洗2分钟~3分钟。

  3.每100公斤饵料,加"复方呋喃唑酮"100克,搅拌均匀制成颗饵投喂。病情严重时适当增加用量。

  (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累枝虫、钟形虫、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

  症状:有少量寄生虫时,用肉眼看不出,必须用显微镜检查。

  病情严重时,在河蟹的体表可见有许多绒毛状物,体表很脏,病蟹行动迟缓。

  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蟹安"1000克,用温水将药物充分溶解,全池均匀泼洒。如果仍有少数残留虫体,可在用药后十天左右,再泼洒一次,即可彻底治愈。

  (六)蜕壳不遂症

  病因:营养不良或环境恶化引起。

  症状:河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时间稍长,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饵料用虾蟹脱壳素200克,混合均匀,制成颗粒饵料,每天一次,连喂10天。

  预防措施:

  1.蟹池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补充钙质。

  2.饲料中拌入"河蟹饲料添加剂",补充河蟹营养。

  3.蟹池定期用"蟹安2号"0.3ppm,全池泼洒。

  4.保持蟹池周围环境安静。

  5.不要购买性早熟的幼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小麦怎样储存

上一篇:

火龙果如何保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