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虾苗去哪了?小方法简单规避掉苗!

2018-12-19 14:44:36浏览:51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谁动了咱的苗? “有多少苗活下来”是养殖户朋友在放苗期间最关心的事,那么都是哪些问题导致放苗过程掉苗呢?通过近几年的技术

      谁动了咱的苗? “有多少苗活下来”是养殖户朋友在放苗期间最关心的事,那么都是哪些问题导致放苗过程掉苗呢?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服务总结,常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敌害生物

  蓝藻、杂鱼、杂虾、小螃蟹、螺等。经常发现水质指标都OK,问养殖朋友清好塘了吗?一般都会说:“清好了,我用了漂白粉、茶子饼,可以了。”结果,一放苗没几天就发现没苗了,这时候多数是因为敌害生物影响。
  1、蓝藻。目前老化池塘危害最大的问题就是蓝藻,不仅容易引起pH值升高过快,造成气泡病,而且一旦大量繁殖,会产生毒素,直接造成虾苗死亡。

  小方法:可使用漂白粉配合“苔藻净”,处理池塘底泥去除藻种。

  2、鱼、杂虾。池塘里有杂鱼杂虾,我们的小虾苗往往成为它们的饵料,几天的时间就被吃光了。

  小方法:用80目筛绢网,两层固定在入水口处,加水时要定时检查。如果已经进到池塘当中,可使用茶籽饼配合氰戊菊酯处理。
  3、小螃蟹。它是病毒传染的罪魁祸首,往往因为小螃蟹多造成大面积的病毒病发生。

  小方法:设置隔离围墙,阻断小螃蟹爬入。

  4、螺类。螺大量繁殖已引起池塘缺氧,造成养殖环境差从而影响成活率。

  小方法:使用“氯硝螺”带水消毒,清除小螺。

  二、气泡病

  天气晴好的时候,常看到放苗池塘水很浓,pH值高,刚放的虾苗不下沉,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趴边死苗的现象,这时多数是因为气泡病,主要原因是我们习惯性肥水,总是认为水体肥一点儿好,水色好看,殊不知水质指标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pH值迅速升高,溶氧有时达到14~20mg/L。有的养殖朋友认为氧气越多越好,其实是不对的,过多的氧气会从水体渗出,进入虾苗体内造成虾苗气泡病,轻者破坏组织造成后期感染,重者当场死亡。

  所以,避免藻类高峰期下苗,慎重肥水,可适当使用“利饵多”培养浮游动物,控制藻类等。放苗一定要开增氧机曝气。

  三、地下水水源中有毒有害物质

  带毒的水会直接影响虾苗的成活率。放苗前水体常出现地下水氨氮、亚硝酸盐偏高,重金属含量高以及清塘时使用药物的残留,都会影响虾苗入水的舒适度和成活率。

  处理方法:可使用“碧水安”等水质改良剂及时解毒处理,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四、沟渠水源有机污染

  随着养殖时间长,水源“老化”严重,有的地区排换水不便,积累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日益严重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水源已然成为养殖生产的制约因素。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放苗后引起死亡。

  建议大家:设置蓄水池,水源提前消毒、沉淀、曝气,保证养殖生产,减少病害发生。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放苗一定认真做好放苗前的各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切不可匆忙放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麦收后科学储藏小麦

上一篇:

冷库储藏水果蔬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