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春季化冰期缢蛏气泡病“漂蚬”的防控

2018-12-19 14:49:02浏览:4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方封冰期间,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藻类繁殖,光合作用产氧量高,水体溶解氧过饱和,容易发生气泡病。立春以后,池底温度不断升

     北方封冰期间,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藻类繁殖,光合作用产氧量高,水体溶解氧过饱和,容易发生气泡病。立春以后,池底温度不断升高且化冰后气压骤减,溶解在水体、缢蛏体液中的气体溶解度变小,游离出来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在缢蛏外套膜内形成气泡,缢蛏发生气泡病,出现上浮,即“漂蚬”现象。

“漂蚬”案例

     辽宁东港黄土坎地区,有一海蜇混养缢蛏圈,面积60亩,平均水深1.4m。2016年4月3日投放缢蛏苗369.6万粒(22筐,48斤/筐,3500粒/斤),套养鰕虎鱼(胖头鱼)。受2016年秋季缢蛏价格偏低(3-4元/斤)的影响,加之大部分池塘缢蛏规格偏小(60粒以上/斤),所以大部分养殖户选择越冬。

    2016年池塘封冰时间较去年提前10天左右,2017年3月12日几乎所有池塘都已经化冰。有些池塘在冰未全化开之前就出现“漂蚬”,化冰后“漂鱼”、“漂蚬”现象普遍(图1、2),发病池塘鰕虎鱼和缢蛏漂浮在水面,缢蛏外套膜及出入水管处有大量气泡(图3),严重的死亡漂在下风口,其他症状不明显。检测部分池塘水质指标:pH值8.9以上、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1mg/L、溶氧“爆表”(图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1  “漂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2  “漂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3  缢蛏外套膜及出入水管处有大量气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4  发病池塘水质情况

“漂蚬”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立春以后,随着气温回升,适时打“冰眼”曝气,排出水体中的过饱和气体;

2、适当进排水,加快化冰,及时排淡、化冰后勤开增氧机,减少水分层的影响;

3、出现“漂蚬”现象,但冰未全化,可人为破冰减少损失;

4、底质不好的池塘,上下层水温度差较大,易发生底热,要及时改底;

5、已经出现“漂鱼”、“漂蚬”的池塘,外泼“速解安1kg”(3亩/包)1-2次可有效缓解;

6、为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可泼洒刺激性小的碘制剂消毒预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苦瓜制品的加工

上一篇:

梨脯加工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