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红薯烂窑的原因及防治

2018-12-19 14:54:29浏览:47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鲜薯贮藏发生烂窑的原因   1、冷害。   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冷害轻
一、鲜薯贮藏发生烂窑的原因
  1、冷害。
  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冷害轻的,发生硬心,味还带甜;严重的味苦,也有硬心。薯块维管束附近出现红褐色,后变为棕褐色,俗称黑筋,品质下降。
  冻害。
  温度在-2摄氏度时,薯块的间隙结冰,引起组织破坏,发生冻害。温度长高,引起烂薯。
  2、病害。
  红薯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是软腐病、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薯块带病入窑,在高温条件下,受病感染并蔓延。
  3、湿害。
  发生在入窑初期。窑温较高,常出现呼吸高峰,薯块内水汽多,湿度大,表面遇冷气凝结成水珠,形成发汗。
  4、干害。窑内湿度过低,薯块的细胞原生质失水过多,造成生理萎缩,引起酶活力失常,呼吸强度加强,有机物分解,形成溃烂、糠心。
  5、缺氧。
  贮藏初期,气温较高,呼吸强度大,窑内氧气耗量较多,如果封窑过早或装放薯块过满,致使窑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发生烂窑。
  二、预防红薯烂窑,要从温度、湿度、空气和病害4个条件入手,加强管理。
  1、贮藏前(入窑前10——15天)的管理。
  红薯收获后体内水分含量较高,加之在田间病菌的侵入,容易发生各种病害,造成贮藏期烂窑,因此做好贮藏前的防病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薯收获后10——15天,挑选无病、虫、伤的薯块,用4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以薯块全部被浸为准,淋去多余水,待薯皮凉干后入窑。
  2、贮藏初期(入窑至入窑后30天)的管理。
  因为红薯呼吸强度大,窑内温度高,湿度大,易发芽、糠心。所以,此时应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中心,降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以12——13报氏度为宜。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在薯堆表面覆盖一层干草可防止湿害。窑内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
  3、贮藏中期(入窑后30天至立春前后)的管理。
  这个阶段气温低,易受冷害。要以保温、防害、防湿为中心,将窑温要控制在12——14摄氏度,不低天10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薯堆盖草、围草的保温效果较好。
  4、贮藏后期(立春至出窑前)的管理。
  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但常有寒流,红薯呼吸作用微弱,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弱。管理时要以稳定窑温、加强通风换气为中心。注意天气变化,保持窑温12摄氏度,相对湿度不低于80%。烂窑如果发生在堆内,不易贮藏,此时不可倒窑,应及早处理全窑;烂在堆表面,可及早将腐烂甘薯取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养殖南美白对虾要保持水硬度

上一篇:

鱼鳔的精深加工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