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不愿接、不敢接:部分对口帮扶遭冷遇

2018-12-19 19:14:13浏览:72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除了各地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东西协作扶贫、定点扶贫等帮扶机制作为合力攻坚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除了各地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东西协作扶贫、定点扶贫等帮扶机制作为合力攻坚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效凸显。然而,在一些被帮扶地区,开展东西协作、对口帮扶项目却遭冷遇。 

   来帮扶,不要待太久 

  “东西协作作为一种帮扶协作机制意义重大。”云南省扶贫办帮扶协作处处长牛涛说,扶贫协作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改善基层公共服务、深化经济领域合作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对东西部地区从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考核。考核办法印发后,东部在医卫、教育、人才支援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让很多干部感受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劲头。

  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时也发现,面对东部地区对口帮扶的热情,一些贫困地区逐渐不愿意接纳东部的部分帮扶项目。

  西南某对口被帮扶地在承接帮扶农业项目时,当地农业部门“考虑了”各种原因,就是不敢签订协议。几经波折,最后只能由当地扶贫办签订农业项目协议。但如何推进项目运转,当地扶贫部门也没有头绪。

  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不愿接纳帮扶项目,认为实施这些项目会给当地增加“工作量”,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将影响后期的考核验收。有贫困地区干部坦言,这两年,帮扶力度加大,帮扶项目增多,而地方优质的扶贫项目储备不足,担心后期审计出问题,难以通过项目考核验收,被帮扶地区对这类帮扶兴趣不大。

  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认为,在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下,各地将扶贫工作抓得越来越实,项目考核越来越严。对于帮扶项目,一些贫困地区计算了投入产出比后,不愿接、不敢接。即便有好项目,如果贫困地区的人力、物力、精力不足以支撑,也会放弃。

  事实上,这种“不情愿”不仅存在于对口的项目帮扶上。有基层干部反映,过去贫困地区希望东部志愿者来教育帮扶,后来有被帮扶地不愿意了,因为当地基层条件有限,财力紧张,无法满足逐渐增多的志愿者的食宿问题。有的地方更是提出,来帮扶,不要待太久。

  “供给”与“需求”应良好对接 

  当前,如何处理好帮扶与被帮扶对象的关系,让帮扶协作机制发挥最大效益,值得深思。

  半月谈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对口帮扶机制的不完善,让被帮扶地区的干部“无所适从”。有基层干部说,每年东部帮扶项目资金下达时间都比较晚,这让被帮扶地的基层不好安排项目。大量资金、技术的涌入对贫困地区来说,肯定有好处,但是东部地区在下达帮扶项目前,应该走访调研,根据被帮扶地的实际发展状况,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项目。

  “要加强前期工作的对接。”金子强认为,不论是东西协作、还是挂钩帮扶,所有的项目安排都应该遵循地方实际,将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

  让“供给”与“需求”良好对接,还须细化、完善、创新帮扶机制。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此前各地都已完成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工作,并对贫困村出列、贫困群众脱贫都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被帮扶地区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库制度,以至于东部帮扶地区安排资金项目时,被帮扶地区的相关部门并不能精准对接,使得一些好项目被拖延,甚至“流产”。

  专家建议,各地应形成完整的项目库,并根据实际脱贫需要,将项目库进行细化分类,实现精准对接,从而提高项目实施的效能。(杨静)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天寒地冻,花椒树如何安全越冬

上一篇:

盘活农村土地"沉睡资产" 激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