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华北麦区成功示范节水增收新技术

2018-12-19 19:53:13浏览:7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华北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据了解,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华北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据了解,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准、高效、优化、增值”绿色发展技术的需求,项目组通过集成节水广适高产品种筛选、规范化播种、三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与增值型肥料、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与智能植保、抗逆增产生物调控、面制品加工适宜性评价和籽粒收获无损在线检测等八项先进技术,建立起了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小麦“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

  记者在藁城区的示范现场看到,基地通过采取整地、播种、管理、收获、购销“五统一”的组织形式,集成了众多小麦绿色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共计辐射带动马房、曹家庄、朱家寨、丽阳等村近5万亩麦田。较常规种植模式下,实现每亩节水40—50方、节肥15—20公斤、节药1/3用量,亩产达到600公斤,节本增收约150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张铁龙告诉记者,河北常年播种小麦3500万亩,小麦是河北“第一耗水大户”,“三化”精准灌溉技术为小麦产业的绿色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在藁城这个地方,当地农户们有个习惯,5月20号左右总要补浇一次水。但现在技术集成的模式下,农科院拿数据说话,经过检测到5月20号前后土地还有30%的含水量,这让种粮大户很惊喜。”

  在黄淮北片区,冬小麦的播种面积达到50%以上,是无可替代的“口粮”。而在长达250—280天的生长期,降水量只占到全年降水量的约20%。因此做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才是最有效的灌溉措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段爱旺告诉记者,小麦生育期的水源主要包括降水、土地贮水和灌溉水。降水是天然资源,要尽量用、充分用;土地贮水也要大胆用,因为后期玉米生长阶段有更充沛的降雨;而灌溉水必须少用,甚至不用。

  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项目首席研究员孙果忠说,“小麦绿色发展的技术需求就是瞄准:精准、高效、优质、增值。在节水技术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冬小麦贮墒旱作技术、微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北方小麦水肥高效综合利用和冬小麦节水高产配套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于满足生产实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辽西地区侧柏良种培育技术

上一篇: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成功面世并得到大规模推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