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专用肥(BB肥)

2018-12-30 15:10:58浏览:29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专用肥(BB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专用肥料配制、施肥技术
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专用肥(BB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专用肥料配制、施肥技术指导等一整套综合性的科学施肥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先进适用的科学施肥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结合肥料效应,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确定氮磷钾化肥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供应给农户,并指导农民使用。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作物施肥与土壤供肥、作物需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补充作物所需的短缺营养元素,做到科学合理用肥,土壤缺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作物需要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目的。我国土壤类型复杂,土壤养分变化相当大,化肥利用率低,且当前我国氮磷钾化肥使用存在施用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氮肥施用量过高,磷钾肥不足,特别是钾肥不足等问题,导致化肥的增产效果和使用效益明显下降。加之,近年来随着土壤、植株测试诊断、专家施肥系统、配方肥、专用肥等新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已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国覆盖率能由30%提高到60%,则相当于9亿亩次耕地得到技术服务,将增产粮食2600万吨。因此,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实现氮磷钾三要素的平衡施用,并保持这项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势在必行。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推广普及率还较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关涉农部门及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有多年,但因为其施肥指导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施肥指导模式“只开方不拿药”阶段,有的企业仅仅是为了促销其产品而测土,并未真正做到先测土、后配方,再施肥。这种只开方不拿药模式农民不易掌握,实施难度大,从而造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而不广的现状。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先测土、后配方,再施肥,实行“统测、统配、统供”,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物化到专用肥中进行推广应用。这种既开方又抓药的施肥指导模式,广大农民才易于接受和掌握使用。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配方施肥工作需要长期不断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和配方更新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认为“老技术年年搞,缺乏新意”,最近几年投入越来越少,导致在基层缺乏推广力度和资金支持。为此,要想改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现状,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平衡施肥为主导技术,以肥料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统测、统配、统供为基本形式,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提高化肥利用率。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测土化验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化肥利用率等制订配方,用优质化肥生产配方肥,直接供给农民施用,把复杂的配方施肥技术简单化,即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专用肥(BB肥)。BB肥,英文直译是掺混的散装肥料(Blending Bulk Fertilizers,BB肥),在土壤养分化验的基础上,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化肥肥效,科学计算氮、磷、钾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用量而配制成的专用肥料。现实中主要是把颗粒化的不同类型的肥料,按需求的比例,进行物理混配。BB肥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氮磷钾养分比例灵活配制,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不同需求,应用后效果明显,真正落实了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二是肥料用量减少,利用率提高;三是施用方便、省工安全。该肥料养分含量高(有效成分在40%以上),成颗粒状施用方便;四是节本增产增收。因用肥量和用工减少,一般每亩可节省成本20元左右,一般增产幅度在5%~15%。因此,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BB肥占施肥总量的80%以上,而我国在这方面刚起步,BB肥大有发展前途,可以说是未来肥料发展的方向。据了解,通过施用BB肥,化肥利用率可提高8~10%,产量提高8~15%,综合效益提高15~30%。BB肥说到底就是精准的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就是配方要准。为了做到这一点,真正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到实处,具体建议如下:首先确定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路线。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以及气候因素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作物需肥和肥料效应规律,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应用配方施肥模型,结合专家经验,提出施肥配方,由配肥站按照配方配制专用肥,供应给农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肥料质量监测,保证各种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保证测土配方施肥的精度和到位率,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普及率。其次在推广工作中应明确以下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农作物施肥指标数据体系。在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有针对性地调查、化验一些影响作物生长和施肥效果的因素,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农户施肥水平、施肥结构和施肥效果等,开展土壤测试。在基本摸清区域性土壤养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布、作物布局、需肥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等,进行作物施肥分区。依据施肥分区内的优势农作物,建立指导作物施肥的指标数据。依据施肥分区和调查结果(以往的+补充的),对优势区主要农作物开展统一、规范的田间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施肥方法、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数量等试验,获得相关的施肥参数。二是改进测试方法。利用联合浸提、联合测定的方法,对田间试验区基础土壤样和植株样的养分分析测试。探索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生长时期作物对施肥的反应,为农作物施肥数据指标的建立提供依据和验证。三是建立施肥专家系统。通过分析处理田间试验、土壤、植株测试数据,建设施肥参数数据库,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作物的施肥数据指标。针对不同施肥分区、土壤、作物、气候、风险性等因素,建立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利用人-机智能系统模拟主要作物的施肥模式,进行推荐施肥,提出经济合理的施肥方式、施肥时期、施肥数量、施肥配比等。四是宣传培训、示范推广。组织省级测试化验技术人员进行测试新方法的培训,掌握联合浸提、联合测试技术规范,保证测试质量,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组织省、市、县、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培训,掌握软件的应用,正确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推荐”施肥方案。并针对优势产区和优势作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相吻合。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优质农产品生产中,大面积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对平衡施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肥的功能和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要保证人、畜、环境的安全;二是要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三是要增加农产品的数量;四是要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五是要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六是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达到这些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施肥对策和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土壤营养状况的动态监测,掌握土壤养分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农作物的需肥特点,确定施肥的品种和数量,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措施,密切结合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良种基地、优质专用粮油基地、优质商品蔬菜、水果基地建设,采取基地规划在哪里,土样采集到哪里,专用肥配套、供应到哪里的办法。采集土样,研究配方,统配、统供专用肥料,不断强化专用肥配方的针对性、专用性和科学性。二是要增加有机肥料的比重,降低化肥的比重,实现有机肥与化肥的平衡;三是要降低氮肥的比重,增加磷、钾的比重,实现氮磷钾三要素的平衡;四是要重视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的平衡;五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施肥技术指导,大力改进施肥技术,逐步实现由单质肥向复合肥,复合肥向专用肥的转变,减少肥料浪费,增产效果好,降低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此外,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领导。建立县乡村三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网络,形成整体合力,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应用水平。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来加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在采土、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六个关键技术环节中,扎扎实实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当然,要想真正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到实处,还要做好配套服务。目前就我国整个农资销售现状来说,整体水平都不高,大部分还处于一种初级的推销阶段,很多企业虽然都在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大部分做得都比较肤浅。在BB肥发展过程中,肥料的销售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农化技术支撑。比如售前培训授课,教会农民如何平衡施肥;售中对用户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售后调查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只有真正诚心诚意地去做好服务,才能带来土肥事业的大发展。另外,要为BB肥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实现BB肥生产的发展,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将众多的肥料生产企业组织起来,互通信息,共同面对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BB肥行业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呼吁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加快制定产品质量标准,若有了标准,将会使整个行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健康规范,使BB肥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从而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农作物如何用锌肥

上一篇:

如何提高磷肥施用效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