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错误施肥带来7大后果!

2018-12-30 19:40:24浏览:88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 造成土壤板结原因很多,但主要是长期超量用磷肥磷肥用量越大,过剩越多,土壤板结越严重。土壤板结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壤透气

1. 造成土壤板结原因很多,但主要是长期超量用磷肥

磷肥用量越大,过剩越多,土壤板结越严重。土壤板结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壤透气性差,作物根系不发达,营养失调,生理障碍和烂根,死棵等土传性病害发生严重。

无论哪种含磷化肥中的磷,在土壤中碰到可溶性的钙、铁、锌、锰和铝时,就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难以分解的固化物,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钙、铁、锌、锰和磷肥一起同时失活、失效。这正是磷肥利用率很低仅有5%-20%的根本原因,也是磷肥用量越大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根本原因。

种庄稼不用磷肥不行,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盲目施用磷肥,造成磷肥严重超量,加重土壤板结,引起作物早衰。为什么鸡粪这种有机肥料连年大量施用不但不能改良土壤,还会加重土壤板结,造成水、肥、气、热严重失调,病害难以控制?

当大家知道了鸡粪是所有动物粪便中含磷量最大的一种有机肥时,答案也就出来了。

2.消除土壤板结的方法

防止、消除土壤板结,首要的是活化磷,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庄稼秸秆和含纤维量高的牛、马、羊粪等。秸秆肥和这些动物粪肥中含有大量的胡敏酸、富里酸,是活化磷,改良土壤的最佳选择。第二种方法是施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施用较复杂,与农药、化肥不宜混合施用,而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由于碳资源不足效果不明显。

3.土壤酸化

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多属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属中性偏碱。南方大面积的土壤酸化是由充沛的雨水携带大量的二氧化碳淋溶土壤钙、镁离子造成的,是自然酸化。

这里所说的土壤酸化是人为的酸化,尽管与大量施用有机肥、生理酸性肥料有关,但主要原因是过量施用氮肥(包括有机氮肥)

大量的氮肥会被氧化为硝酸,破坏土壤钙镁盐基,使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最直接的危害是缺乏钙镁硼的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土壤酸化还会限制固氮菌的生存,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同时还会加重白菜根肿病,番茄、辣椒、茄子、花生等作物青枯病的发生与发展。

4.调节土壤酸化的方法

一般作物在PH=6---7.5的中性偏酸一点土壤生长良好,酸碱度低于6的过酸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不利。常规方法是施用生石灰100公斤每亩中和调节,操作时,三分之二撒地表翻耕,其余耕地后撒地面耙匀,然后浇水中和。

5.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虽然不排除自然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施肥量过大。一次性施用化肥过多或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其实大部分的肥料未能得到利用,一部分随灌溉水流失,剩下的全部残留在土壤中,并以盐的形式累积。我们给作物施用的所有肥料,几乎都要转化为盐类(化肥除尿素外,都是不需转化的盐类)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超过作物需要量施入的肥料,很少一部分进入地下水或分解进入空气以外,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留在土壤中。

施肥量越大,土壤盐渍化越快,当土壤中的盐超过作物耐受程度后,就会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脱水死亡。盐害其实就是肥害。

6.避免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土壤盐渍化对作物的直接危害是根系浅短不发达,叶片僵化,乌黑发亮,植株矮小不发棵,长势差甚至停止,无新叶或新叶很少,或生长不齐。避免土壤盐渍化,防止作物撑死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土地的情况(肥、瘦、水利条件、平整度等)定产量,以产量定氮肥的施用量,测土壤养分定磷、钾肥用量。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磷肥全部底施,钾肥大部分底施,小部分追施,氮肥以追施为主。

7.土壤养分失调

所谓失调就是作物必须的16中营养元素调配不当,有的大量积累,有的严重缺乏,作物生理障碍,传染性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出现投入高,产量低,效益差的现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板栗树的冬季修剪

上一篇:

要使葡萄苗儿壮夏秋管理是关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