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管理措施不当土壤也会“生病”

2018-12-30 19:40:27浏览:7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土壤也会“生病”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土壤是一个活动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机体内

土壤也会“生病”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土壤是一个活动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机体内的理化、生物性质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土壤的健康,严重时就会“生病”。如何判断土壤是否生病,是哪种病呢?首先要看生长在土壤上的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农作物不能正常健壮生长,那就证明这个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土壤(因非侵染性病害所致)引起的病害,就是“土壤病”。而因各种侵染性有害病源菌(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过土壤传播给作物所发生的病害称为“土传病”。

哪些不当措施易发生土壤病

◆长期不深耕造成的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的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以及所造成的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掠夺式的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土壤污染。

◆长期不施有机肥出现的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设施土壤发生的综合症等。

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防治土壤病

●改变不良的耕作习惯。改“以旋代耕”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解决耕作层浅的问题,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合理施用化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化肥用量,彻底纠正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的问题,防止营养比例失调、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合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严格控制高效、高残留农药进入田间污染土壤和食品。

●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大力提倡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使用土壤调理剂。使用土壤调理剂能补充中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调节土壤酸碱度,构造土壤团粒结构,净化土壤环境等。

哪些不当措施易发生土传病

?连作。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土传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

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防治土传病

■消灭菌源 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在暑季室内作物换茬时,采取水淹、高温闷棚、石灰氮消毒等技术措施,铲除室内土壤中残留病菌,净化土壤。

■控制外源病菌入棚 注意肥料安全,严防带菌肥料进入温室,特别是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充分腐熟,方可施用。人员进室管理,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换鞋袜和工作服,防止衣物、鞋袜带菌入室;室外的操作房地面要撒有石灰面消毒,鞋袜和工作服要勤洗勤晒、杀菌消毒;人员进入温室后,要随手关门落锁,严禁外来人员、特别是其它温室的人员进入室内,以防其它温室病害交互感染。

■实行轮作 轮作是防治土传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轮作是恶化病菌的生态条件,减少侵染;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育壮苗、壮秧 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调整好苗期长势与密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长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一旦发现病害,要针对病害种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彻底铲除,决不可让其孳生、蔓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提高果树的营养贮藏五措施

上一篇:

板栗树的冬季修剪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