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果水晶梨严防黑斑病

2018-12-30 19:45:06浏览:2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果水晶梨是近几年引入我市的优良晚熟砂梨新品种,但在栽培中我们发现,大果水晶梨如管理不善,易感染黑斑病,常常引起早期落叶
大果水晶梨是近几年引入我市的优良晚熟砂梨新品种,但在栽培中我们发现,大果水晶梨如管理不善,易感染黑斑病,常常引起早期落叶,使树势衰弱,继而影响果实质量,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广大果农应引起高度重视。该病主要危害大果水晶梨叶片、新梢,漏套袋的梨果上也有发生。幼叶最早发病,开始产生褐色至黑褐色1~2毫米的圆形斑点,边缘明显,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或灰褐色,边缘黑褐色,有时有轮纹。病斑多时相互合并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使叶片焦枯、畸形,引起早期落叶。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新梢被害时,病斑初期椭圆形、黑色、稍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淡褐色、明显凹陷的病斑。病健部交界处常产生裂缝,病梢遇风易折断或枯死。幼果受害,初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1~2毫米的黑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颜色变浅呈浅褐色至深褐色,病斑略凹陷。后期果实畸形、龟裂,病果往往早落。长大的果实感病时,其前期症状与幼果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腐败脱落。重病果常数个病斑合并成为大病斑,后期表面密生黑绿色霉。气温高低与降雨最大小对黑斑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最大。一般气温在24℃~28℃,同时连续阴雨时,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和蔓延。气温达到30℃以上,并连续晴天,则病害停止蔓延。据河北农大植保专家研究,分生孢子在田间的散发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达20℃以上时,田间孢子散发量最多。6~7月份为孢子散发的高峰期。入秋后温度下降到20℃以下则田间孢子量减少。春雨多孢子出现早,反之孢子出现迟。我省中南部梨区5~6月份雨量、雨日不多,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然而,麦收后,随着雨水的增多,尤其是7~8月份进入雨季后,开始具备黑斑病大量发生的条件。除了与以上气象条件相关外,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大果水晶梨黑斑病发病轻重与树势强弱关系密切,树势健壮,发病较轻;树势衰弱,则发病较重。此外,果园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或结果量过大,均有利于此病的发生。防治大果水晶梨黑斑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1.清洁果园减少越冬菌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被害叶、病果及枝梢上越冬。因此应在果树萌芽前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剪除病梢,集中烧毁,并于发芽前喷布铲除剂。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可在果园内间作绿肥或增施有机肥料。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应开沟排水。3.喷药保护。梨树发芽前,喷一次200倍五氯酚钠与5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液。为了保护果实,落花后至套袋前必须喷药1~2次,喷后立即套袋。6月下旬(初现病叶期)至8月中下旬连喷5~6次杀菌剂,可基本控制病害发展。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1500倍、80%大生M—45 800倍、3%多抗霉素1000倍、1:2~3:240波尔多液。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扑海因与波尔多液应当交替使用。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若想肥效高“五要”不可少

上一篇:

桃树穿孔病今年为何发生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