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年轻农民田间念起致富经

2018-11-11 08:34:29浏览:1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家种地”,这是茌平县菜屯镇任庄村农民任吉锋经常说的一句话。他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在一家木板加工厂打

“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家种地”,这是茌平县菜屯镇任庄村农民任吉锋经常说的一句话。他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在一家木板加工厂打工3年,在一家旋皮厂干了5年。城里乡下来回跑,一年到头,能挣两三万元。3年前,他回家承包土地500亩,先后投资40万元,购置农业装备,春种小麦,秋种玉米,一年下来,纯收入20万元,并带动村里的乡亲脱贫致富。

在茌平,像任吉锋这样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给乡村振兴带来新力量。

卖西红柿先看客户的网上订单、订量,然后再按单发货到客户家门口,是茌平县韩屯镇韩东村大棚户董启会的致富经。2014年董启会种大棚,三弟董延雷就负责网络销售,目前已与400个客户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5个高标准大棚的蔬菜供不应求,还带动了周边几百个大棚菜销售,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5个高标准冬暖大棚,每个大棚一年产出蔬菜4万斤,纯利5万元,每年纯收入20万元。”董启会说,他只管种好菜,销售都是家里人负责。据了解,目前茌平县有1万户约2万名青年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像董启会一样专心种大棚,亲朋好友帮忙销售、运输。每个大棚户年均收入8万元。

为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茌平县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年选聘百名专业技术指导员、500个科技示范主体,建设5处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形成“指导员-基地-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年培训农户1.5万人次。通过外部引进、内部轮岗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充实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采取集中授课和学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年培育职业农民200余人。积极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围绕食用菌、大枣、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对接,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批次的“企业院校行”和“专家企业行”活动,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科研院所的优秀农业人才与农户实现无缝对接。全县年引进高级农业人才80余人次,建设了山东农科院博士流动站。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老谭父子”的新变化

上一篇:

药材种植助农户走上“材”富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