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朱网和:田野里追寻创业梦

2018-11-11 08:35:03浏览:3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王平近日,江苏弈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淘宝网店、微商城上线运营,经销公司生产的速冻芦笋食品,公司总经理朱网和成了一名电商“

王平

近日,江苏弈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淘宝网店、微商城上线运营,经销公司生产的速冻芦笋食品,公司总经理朱网和成了一名电商“新兵”。

朱网和是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人。他当过兵,复员回到地方后经销厨房用品,开液化气站,办水泥砖厂,积聚了一笔财富。这一次,他选择重新创业,60岁的他瞄准了农业。

说干就干。2013年夏收结束,朱网和在马桥镇九一村流转了366亩土地。当年夏种,种了180亩水稻,余下的土地开始搭大棚。全家上阵,从5月忙到10月,150个大棚建成了,朱网和也快黑成了炭。

听说西蓝花市场行情好,朱网和一下子种了100亩西蓝花。谁知,那年农历腊月气温奇低,西蓝花没赶上春节节前市场。“最起码有3万公斤西蓝花,半卖半送都没销出去,算下来保本都难。”妻子朱美芳说,全家人都急得要哭了。

到底种什么,怎么种?朱网和南下北上,进市场、下田头,最终确定种芦笋。“芦笋被称为‘保健菜’,很受市场追捧。”朱锋说。

2014年3月,朱网和以每公斤两万元的价格,从北京购进15公斤芦笋种子。试育种阶段,每天晚上,他都待在育种室。由于没掌握育种的技术要领,试育种的芦笋出苗率不到60%。“这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技术。为了芦笋,我交了几十万元的‘学费’。”

听说潍坊职业学院教授王振华是国内知名的芦笋科研专家,朱网和辗转找到了她。在王教授的现场指导下,朱网和逐步掌握了芦笋的育种、移栽、田管、防病等技术要领。

芦笋种植成功,上海的批发商纷纷前来洽谈,有的还预付订金包销。基地的芦笋,成了市场的俏销货。朱网和又在九一村流转20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芦笋种植基地带动了周边群众15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每年可从芦笋基地获得收入近两万元。

芦笋旺销,朱网和却看到了背后的隐忧:“各地芦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芦笋的订购价格连年下降,而且芦笋的定价权掌握在批发商手里,我们没有议价权。”

下一步怎么走?朱网和决定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进行芦笋深加工,提高芦笋的附加值。注册公司,添置设备,聘请专家,经过上百次的口味测试和工艺优化,去年10月,速冻芦笋水饺和速冻芦笋小笼包开始批量生产。

从2013年至今,朱网和在芦笋种植、深加工上的投入已超过3000万元。“如果一切顺利,不出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朱网和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苗场”引育鲈鱼新苗种

上一篇:

湟中:现代农业让农民富起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