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天鹰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8-12-30 22:06:44浏览:2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1、病毒病:是天鹰椒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是蚜虫传毒造成。受害株一般表现为花叶型、丛枝型、黄化型。花叶型:嫩

      1、病毒病:是天鹰椒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是蚜虫传毒造成。受害株一般表现为花叶型、丛枝型、黄化型。花叶型:嫩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面凹凸不平,叶片畸形、变小。丛枝型:植株矮小,节间变短,叶片狭长,小枝丛生,但不落叶。黄化型: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落叶、落果。高温干燥、土地干旱、重茬地以及蚜虫发生早年份易发此病。

       2、疫病:疫病属真菌性病害,是造成田间死枝、死棵的主要病害,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感病时产生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造成叶片软腐。茎枝条感病,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茎基部常造成褐色软腐,有时覆一层白色霜层。椒果染病,形成暗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到全果,呈暗绿色至暗褐色,有的果肉和种子也随之变色,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高温高湿、重茬种植发病重。

       3、炭疽病:常发性病害,是引起田间落叶的主要病害。根据田间症状和不同侵染源,可分为黑色、黑点和红色炭疽三种,我市以黑色炭疽为主,红色炭疽次之,黑点炭疽少见。黑色炭疽叶、果、茎枝均可感病,多为老叶和成熟果实,叶片感病出现水渍状凹陷,有隆起不规则状轮纹,密生黑色小粒点,空气干燥时,病部失水变薄,易破裂。茎枝感病,病部褐色凹陷不规则,表皮易破裂。红色炭疽病部出现的粒点多为粉红或红色。高温高湿,田间积水,密度过大,氮肥过多,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4、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枝、果实。叶片感病后初期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状的黑绿色至黄绿色斑点,有时出现轮纹,病部不整齐隆起,呈疮痂状。茎枝感病后呈不规则状条斑或斑块。果实感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

       5、日灼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为强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通过合理密植、间作高秆作物可预防病害发生。

       6、虫害:危害天鹰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等,6月下旬―9月上旬均可发生,以7―8月份危害较重。

       综合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

      实行轮作倒茬或与玉米间作种植,可有效减少病虫危害。施足底肥,增施钾肥,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雨后注意及时排水、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条件。

      2、药剂防治

      病毒病:早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发现病情及时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500倍液,隔7天一次,连防2-3次。

       疫病: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露8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间隔7―10天,连防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炭疽病: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8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

       疮痂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常用药剂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防2-3次。

       棉铃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百株虫量达10头及时防治。52.25%农地乐1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1:1混配1000倍液,进行喷雾。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多管齐下防桃树黄叶病

上一篇:

大姜腐烂有法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