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8-12-30 23:42:17浏览:1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狠抓特用旱杂粮的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工作,尤其是为满足人们生活水

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狠抓特用旱杂粮的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工作,尤其是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将鲜食甜糯玉米种植作为“粮改经”、“粮改特”的重要措施来抓,有效地提高了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科学种植鲜食甜糯玉米、实行无公害栽培,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重要影响,也是提高其商品性的重要措施。现将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实行隔离种植,保证品质纯度
甜、糯玉米应选用亩产鲜穗700公斤以上,要求甜糯适宜,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同时外观品质好,要求果穗大小均匀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种皮较薄,并且要求生育期符合当地生产生态条件,以90~100天为宜,种子发芽率高,苗势要强。由于甜、糯玉米与普通玉米串粉杂交,籽粒易变成普通玉米,失去甜味和糯性,品质下降,串籽越多,品质下降越明显。因此甜、糯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可通过空间隔离,在种植甜糯玉米的田块周围300~500米内,不要种与甜、糯玉米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其它类型的玉米,也可采用时差隔离,即同一种植区内,提前或推后甜糯玉米播种期,使其开花期与邻近地块其它玉米的开花期错开达20天左右,甚至更长;也可通过山岭、树林、果园、村庄、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花粉传入,实现隔离。
2.实行分期播种,反季节均衡上市
为提高鲜食玉米商品价值,要适当采用反季节栽培,争早上市和延迟上市时间,使之成为市场中的“鲜”见产品或周年供应产品,也可考虑开展全年种植均衡上市。因此,在鲜食玉米生产中,可采取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盘育乳苗移栽甚至大棚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每隔5~7天分批分期播种,以保证连续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严格播栽质量,促进早发壮苗
鲜食甜糯玉米密度与产品的商品性好坏关系密切,多数甜、糯玉米品种都有多穗性,1株能长2个以上果穗,稀植更容易长多个果穗。因此,生产中要求甜、糯玉米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早熟品种密度稍高,晚熟品种密度稍低,并针对分蘖性强的特点,及时打杈促壮苗形成,剔除弱株,提高群体的整齐度。
鲜食甜糯玉米生产,要求选择砂壤、壤土土质、肥力较高、PH6.5~7.0、深松保水、渗透性好的田块种植,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采取垄作。播种前,加强种子处理,选用发育健全、发芽率高的种子,通过精选分级,去掉虫籽、坏籽、霉籽,按大小分级浸种。同时,要在穴间行内施足基种肥,一般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8~7)35~45公斤,硫酸锌肥0.5~1公斤,以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促进壮苗早发播种时,要控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75%,采取大小行的种植方式,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50~6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定,播深以种子入土3~5厘米即可,每穴2~3粒,每亩用种量1~1.2公斤,确保全苗。播种后可采取秸草覆盖的措施,防止因干旱土壤失水过多,种子落干回芽不能齐苗,也可有效地防止播后遇暴雨,造成土壤板结而闷种烂芽。通过精细播种,能够确保全苗、均苗、壮苗,建立较好的群体基础。
4.科学田间管理,促控群体发展
鲜食玉米以采摘嫩早穗为目的,生长期短。因此,要早定苗,早中耕除草,早施肥。根据甜、糯玉米生育期短及其加工利用特性,增施有机肥,以增强地力,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籽粒营养品质。施肥上要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种的需肥特性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亩施N、P2O5、K2O分别为16~20、10~15和15~20公斤。氮肥中基种肥集中施于播种行内穴间,一般占总施用量的30%,苗肥用量占10~20%,于幼苗3~4叶龄时追施,注意大苗不施或少施,小苗多施,提小苗促平衡;穗肥用量占40~50%,于7~8叶展开时重施,以促进穗位附近高效叶的生长和穗分化,主攻大穗;甜、糯玉米在乳熟期就摘穗收获,所以粒肥一般不必再施,但灌浆初期应视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特点,酌情施用粒肥,还可以叶面喷施生化制剂,以促进灌浆,实现穗大粒饱,促进灌浆,提早上市时间并提高商品外观性。追肥应在株旁10~15厘米内,结合中耕除草开穴深施。磷钾肥应一次施作基种肥,早施有利于促进壮苗早发。同时鲜食玉米要注重补施玉米微肥,以提高品质和产量。
5.实施无公害防治,提高外观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鲜食玉米外观的好坏与价格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推行无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鲜食玉米主要是苗期的病毒病、地下害虫、穗期的玉米螟,尤其是玉米粗缩病,严重年份可导致失收,其次是玉米螟,很容易侵害甜、糯玉米,特别是夏、秋两季种植的,虫害严重,不仅造成鲜穗减产,严重的是降低品质,使合格穗减少,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更大。
生产中,应根据本地区鲜食玉米的不同栽培方式、播种时间,在防治技术上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耕翻、灭茬等方式,降低虫源基数,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通过采用乳苗移栽、地膜早播等措施可有效避开早世代螟虫为害。对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250克加水5千克溶解后喷于100千克切碎的杂草上,制成毒饵,傍晚撒在地头上进行诱杀。也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面喷雾。防治玉米螟时,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进行生物防治最为理想,或采用药效高、无残留的药剂防治,以提高产品食用安全性,生产无公害食品。也可在抽雄吐丝期进行,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ml防治螟虫,总体防效在90%以上。
甜、糯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防治一般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解决,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调整播期,避过感病生育期,加上治虫防病,防治灰飞虱传毒达到防病效果。另外甜、糯玉米从出苗开始到收获期间,注意防鼠害,如遇台风暴雨,要及时排水、扶倒,以减少损失。开花授粉期间,如遇阴雨低温天气,会造成雌雄穗不协调和授粉不良,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粒和减少秃顶,提高产量和果穗商品品质。
6.果穗适时采收,确保鲜食特性
鲜食甜、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采收期的早晚,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玉米有不同的适宜采收期,只有适期采摘,甜、糯玉米才具有甜、糯、香、脆、嫩、营养丰富、加工品质好的特点。不同品种的适宜采收期应根据品种特性、当季的气温特点,同时依据利用及加工要求进行实际动态测定、品尝而定。一般讲,做罐头用的普通甜玉米,应与加工企业协商决定适宜采收期。鲜穗上市的,普甜玉米在开花授粉后17~23天,超甜玉米在20~28天,加甜玉米在18~30天,晚熟品种可适当延长3天左右。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以玉米开花授粉后的18~25天左右。还可以把花丝发枯转成深褐色作为采收适期的标准。但春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的采收期很短;在秋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长。鲜食玉米还应注意保鲜,短期保鲜应注意不要剥去苞叶,运输途中尽可能摊开、晾开降低温度;超甜玉米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压缩在2小时内;糯玉米虽然长一些,但也要压缩在24小时之内。
供稿(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秋季大棚无籽西瓜栽培技术要点

上一篇:

北京郊区夏播西瓜栽培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