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豆茎黑点病

2018-12-31 05:38:08浏览:43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 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部染病 生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病部生纵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 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

症状 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部染病 生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病部生纵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 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剥开病荚,里层生白色菌丝,豆粒表面密生灰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失去发芽能力。

病原 Phomopsis sojae Lehman 称大豆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 Diaporthe phaseo10rum var. sojae (Lehman) Wehm. 称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形成在单腔的子座里,分生孢子梗瓶状,较简单,无色。分生孢子有两种:α型分生孢子无色梭形,β型分生孢子无色丝状,发生较普遍。子囊壳球状,底略平,具长而末端尖细的喙。子囊长棒状,子囊孢子释放前子囊溶化成粘液。子囊孢子梭形,双细胞,无色。子囊壳在越冬后的病茎上形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丝体在大豆或其他寄主残体内越冬,翌年在越冬残体或当年脱落的叶柄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初夏在越冬的茎上产生子囊壳。病菌侵入寄主后,只在侵染点处直径2cm范围内生长,待寄主衰老时才逐渐扩展。α型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都可侵染。多数染病的种子是在黄荚期受侵染引起的。结荚至成熟期气温高于20℃持续时间长利其传播,造成种子染病,感染病毒或缺钾可加速种子腐烂。成熟期湿度大延迟收获也使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收获后及时耕翻。(3)适时播种,及时收割。(4)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拌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药用植物害虫短额负蝗

上一篇:

大豆纹枯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