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2018-12-31 13:41:07浏览:3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质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近年来华北地区大量引种成功。现将其高产
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质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近年来华北地区大量引种成功。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 京津地区选择一熟茭,产量稳定品质好,一般亩产可达1500千克左右,茭白个大,一般200克左右,大的可达400克以上,茭肉细嫩、纤维少、甜脆,9月上旬开始上市。销势和价格好。(二)整地 选择浅水洼地或稻田栽植,水位不宜超过25厘米,最好为粘壤土。可放干水的地块,宜干耕晒垡,施人粪肥后灌水,浅水耕耙。不能放干水的低洼水田,可带水翻耕。茭白生长期长,植株茂密,需肥多。每生产1000千克茭白需氮14.4千克、五氧化二磷4.9千克、氧化钾22.8千克。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三)选种与育苗 茭白可采用分蘖繁殖。因其种性容易变异,必须年年选择母种留种。优良母株的标准是:生长整齐,植株较矮,分蘖密集丛生;叶片宽,先端不明显下垂,各包茎叶高度差异不大,最后一片心叶显著缩短,茭白眼集中色白;茭肉肥嫩,长粗比值为4~6;薹管短,膨大时假茎一面露白,孕茭以下茎节无过分伸长现象;整个株丛中无灰茭和雄茭;另外,茭白包茎叶的平均宽度和由心叶向外数第二片叶的宽度,与茭肉重量呈正相关,这种相关可作为选种的参考。种株选好后,作出标志,次年春苗高30多厘米时,将茭墩带泥挖出,先用快刀劈成几块,再顺势将其分成小丛,每丛5~7株。分劈时应尽量少伤花茎。分墩后将叶剪短到60厘米左右,减少水分蒸发。(四)定植 定植气温以15~20℃为宜,一般在5月上旬至5月底。一熟茭孕茭前要有100~120天生长期,定植后20~30天开始分蘖,当年能产生10个有效分蘖。栽植密度行距60~100厘米,株距25~30厘米,最好用宽窄行,两行一组。茭苗应随挖随栽,引种时,长途运输中要保持湿度,栽苗前割去叶尖。(五)灌水 根据生长时期和季节严格掌握水层深度。萌发期到分蘖前保持25厘米,以提高土温;分蘖后期从7月下旬开始保持10~12厘米,控制无效分蘖;孕茭开始后保持20厘米,使茭白浸于水中,促其软化;越冬期保持湿润。(六)追肥和中耕 定植后10天左右开始施第一次肥。施肥后将行间泥土挖松,培于植株旁,返青期每亩追施10千克尿素,孕茭前追施15千克尿素。(七)割墩疏苗 立秋后将植株基部的黄叶割除,以利于通风透光。翌年立春前后,用快刀齐泥割低茭墩,除去母茭上部较差的分蘖芽。也可用火烧,把地上部分老叶烧光,达到割墩灭病效果。4月底至5月初,当分蘖高30厘米左右时,每隔10厘米留一苗,将多余的苗拔除。疏墩后10~15天向株丛上压—块泥,使分蘖向四周散开生长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八)采收 茭白成熟不整齐,每隔一天采收一次。成熟的标准是孕茭部显著膨大,叶鞘一侧裂开,微露茭肉;心叶相聚,两片叶向茎合拢。采收时在茭白下10厘米左右处割下,从茭白眼处切去叶片,留30厘米左右的叶梢,装入蒲包。带叶的茭白俗称水壳,较易保持洁白、糯嫩的品质,耐长途运输和贮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上一篇:

洋葱霜霉病早预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