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穗枯死怎么回事

2018-12-31 13:55:24浏览:3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直接原因(1)虫害。造成水稻穗枯死的虫害主要有: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稻飞虱、蝼蛄等,其中螟虫以二化螟为主,

1.直接原因

(1)虫害。造成水稻穗枯死的虫害主要有: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稻飞虱、蝼蛄等,其中螟虫以二化螟为主,以幼虫蛀食茎秆造成白穗,拔起白穗可见断口处有明显虫咬痕迹。褐稻飞虱以成、若虫聚集水稻基部刺吸汁液为害,严重时造成植株基部组织破坏、腐烂,同时诱发基腐病、菌核病,常造成田间水稻局部或连片枯死。蝼蛄为害主要集中于田埂边,咬断近地表茎秆,造成整棵枯死。

(2)病害。造成水稻穗枯死的主要病害有:穗颈瘟、节瘟、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小球菌核病、纹枯病等,其中穗颈瘟在水稻抽穗期侵染危害,致使穗颈褐变坏死形成白穗,危害枝梗可造成稻穗局部枯死;节瘟主要危害穗下1、2节,致茎节变黑干缩,形成白穗、瘪粒;恶苗病危害的植株一般到拔节孕穗期陆续整株枯死,发病轻的就可推迟到灌浆期显现症状,形成白穗、瘪粒;细菌性基腐病穗期危害,致使基部茎节病变,植株失水形成枯孕穗、白穗,病株根节有恶臭味,并生有少量较短的侧生根。小球菌核病一般危害基部茎秆,致使茎秆整段变黑腐朽,易拔断,造成全株枯萎或贴地倒伏枯死,剖开叶鞘和茎秆的腐朽组织,可见大量黑色菌核。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也危害茎秆,病斑呈云纹状,穗期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形成死孕穗或白穗瘪粒,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形成褐色菌核。

(3)药害。主要是由药剂使用不当造成的。一是用药浓度过大造成局部植株严重灼伤死穗;二是误用除草剂造成植株连片整株枯死。

2.间接原因

(1)品种缺陷

生产上,任何一个水稻品种的育成都不可是十全十美的,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特别是在抗病性方面,育种家很难把多种抗病基因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而且某些病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显的抗性基因。如近年来推广的水稻品种“津稻1007”,就存在重感条纹叶枯病缺陷,“丰优2000”、“吉粳803”等存在易感穗颈瘟缺陷,目前还没有育成明显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

(2)肥料失衡

主要表现为有机肥施用过少,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植株生长柔嫩,抗性下降,诱发和加剧稻瘟病、恶苗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发生危害。

(3)水管不当

表现为长期深水灌溉,影响养分吸收;烤田时间推迟,高峰苗过大,田间郁蔽,致使稻株生长纤弱,硅质化降低,抵抗力下降,诱发和加重水稻纹枯病、基腐病、稻瘟病、螟虫和稻飞虱等危害。

水稻穗枯死预防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规避种子缺陷

生产上尽可能推广抗多种病虫害的品种,特别是抗当地的常年发生危害较重的病虫害的品种,如“吉粳52”、“高优35”等。对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品种,要针对各品种的抗性缺陷,有重点地做好防治工作,同时采取特定的栽培措施规避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如推广旱育秧、抛秧、机插秧等技术,规避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危害。

2.强化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一是推广肥床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及时抛栽。二是推广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大量元素与硅、锌等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看天、看田巧施穗肥,促进稻株稳健生长。三是加强水分管理。做到前期浅水勤灌,促有效分蘖;够苗后及时适度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养根保叶,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稻苗素质,增强稻株抗性,避免长期深水灌溉。四是推广水旱轮作,清除田间稻茬,减少田间虫源、菌源。

3.加强病虫测报,坚持科学防治

农业部门要认真抓好本区域内的水稻病虫害监测工作,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防治,对症用药。一般对显症后无法用药控制的病虫害如恶苗病、穗颈瘟、节瘟、基腐病、菌核病、螟虫等,要坚持预防为主;对显症后可以用药控制的病虫害如纹枯病、稻飞虱等,要坚持治控为主。恶苗病重点用恶线清、咪鲜胺等高效药剂浸种,浸种要做到“三足”,即药量足、水量足、浸种时间足。纹枯病推广应用井冈霉素,控制纵向发展,保护功能叶。穗颈瘟、节瘟、二化螟等重点抓好破口期两次用药,可用25%使百克加40%毒死蜱混喷,虫病兼防。基腐病、菌核病在孕穗初期用50%氯溴异氰尿酸或50%多菌灵等防治。稻飞虱要依据病虫情报,在卵孵化值2龄盛期用5%大功臣或25%扑虱灵等单喷或混喷防治。大力开展以村为单位的统防统治工作。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山药畸形生长的成因及预防

上一篇:

西红柿青枯病防治九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