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宁县良平镇:沃野奏“变曲”乡村谋“变身”

2018-11-11 08:55:51浏览: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年来,宁县良平镇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助推了农民依托土地流转、进企业园区务工和入股分红脱贫致富

近年来,宁县良平镇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助推了农民依托土地流转、进企业园区务工和入股分红脱贫致富,破解了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难题,为又好又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前年我入股1万元参与海升模式苹果发展,去年保底分红200元,在海升苹果基地务工收入1.5万元。”日前,笔者和良平镇马家村村民马兴荣聊起他去年的收入时,他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果园产生效益后,我1万元的股最低可分红1680元,加上进园务工,全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

笔者了解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曾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的马家村脱胎换骨,跻身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之列,更使马兴荣等55户贫困户在近两年里摘帽出列,致富奔小康。

从农民“转身”产业工人,马兴荣和村里贫困户乡亲不只学得了先进务果技术,摘掉了贫困帽,也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头。

像马兴荣一样脱贫致富的还有良平镇第家村村民李秀霞。该镇引进海升集团利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入股股金,在第家村建起高标准千亩高科技苹果产业示范园后,就近吸纳村民入园务工。持2万元股金的村民李秀霞每年从春初到冬初,进该园务工,仅2017年就赚得1.52万元工钱。

目前,该镇有3550名村民长年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的林果、瓜菜、园林苗林、中药材等园务工,其中贫困村民893人。

牛亚林是良平镇段村土地流转的领头人。他说:“近些年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在种,效益低,很不合算。把土地聚拢起来由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每户除了地租收入,还可按股分红,村民增收很快。”

“我每年在村集体经营的合作社有地租、股金分红和务工3份收入,加起来在3万元以上。”忙着磨豆腐的段村村民张惠林说。2016年,张惠林把家里12亩地和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百亩优质葡萄观光园,从2017年起,年收入比以前翻了4番。

村集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张惠林对其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看到效益后,她这才入社入股。如今,该合作社有社员55户,其中贫困户社员15户,入社土地300亩。目前,良平镇5个村集体、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入股500.5万元,其中贫困户入股188户98万元。

据了解,在良平镇的4.17万亩耕地中,已有1.5万亩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苹果、葡萄、黄甘桃、核桃、樱桃、瓜菜、园林苗林、生态畜禽养殖等现代观光农业,土地经济效益得以大幅度提升。

“如今,庄稼地变成了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来良平镇春可观赏林果花,夏可观赏在长林果瓜菜,秋可采新鲜瓜果。去年全镇万亩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吸纳8.5万名观光游客,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也让农村群众接受了发展新理念。”良平镇党委书记郑小龙介绍说,2017年以来,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农村的活力又渐渐复活了。

郑小龙说,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中的土地流转,把“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源”,真正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了镇容村貌,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了新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给每个贫困户定制扶贫二维码

上一篇:

海南三亚芒果大集落下帷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