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冬小麦吸浆虫全蚀病防治措施

2018-12-31 14:01:48浏览:59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年来冬小麦吸浆虫和全蚀病呈持续发展趋势,如何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是相关冬麦区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小麦吸
近年来冬小麦吸浆虫和全蚀病呈持续发展趋势,如何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是相关冬麦区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的主要虫害之一,危害日趋严重,一般能造成减产10%~20%,重者高达70%~80%,甚至绝收。防治措施:1、选用抗虫品种。颖壳扣合紧、籽粒灌浆快、种皮厚而坚韧的品种,不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侵入,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残留的虫数。2、土壤处理。小麦播种前亩用6%的林丹粉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1.5~2.5kg,也可用1%的甲基异柳磷或3%的3911颗粒剂2kg,掺细土30kg,耕前均匀撒于地表,或耕后撒在垄头,并随撒随耙,可有效防治土壤中的幼虫。3、撒毒土。小麦拔节期间越冬幼虫大量向土表移动,可亩用6%的林丹粉或3%的辛硫磷1.5~2kg,掺细土30kg,撒于麦田地表,结合中耕或浇起身水进行。撒药后伴随浇水效果更好。4、初穗期间用药。在小麦70%~80%抽穗时,是小麦吸浆虫产卵盛期,可亩用辉丰菊酯30~40ml,对水50kg,于上午7~10时或下午6~9时麦田喷施。以上综合措施的防效可达95%以上。前两项措施需要在播前及时实施。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检疫病害,呈自南向北蔓延趋势。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发病较轻的地块,病株零星成簇分布,抽穗前一般看不出症状,灌浆后病株出现早枯白穗。发病较重的地块,茎基部表面菌落聚集重迭,形成“黑膏药”状或称“黑脚”,拔节后田间出现矮化中心,植株高矮不齐,病株矮化、稀疏、生长衰弱,叶片自下而上发黄,犹如干旱脱肥。“黑脚”、“白穗”是全蚀病的典型症状。防治措施:全蚀病一旦发生便很难防治,一定要立足预防,把措施用在播种期间。1、轮作换茬。发生过全蚀病的麦田,应与双子叶作物倒茬,1~2年内不种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而改种棉花、薯类或蔬菜,可有效抑制此病。2、选用无菌种子,采取温水浸种,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严禁从疫区调种。3、疫区普遍采取药剂拌种:用2%立克秀10g拌种5~10kg,方法是先用适量水润湿种子,再倒入立克秀粉剂拌匀,或温水浸种后晾至潮湿,直接加药拌匀,然后播种。4、优化抗病栽培措施:培育冬前壮苗、实行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5、清除秸秆根茬病残体,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具在作业完成之后返回原地之前一定要把机具内残留的麦秆麦粒清理干净,并彻底消毒。从全局上减少或杜绝菌源的传播蔓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春季蔬菜温室大棚气害防控

上一篇:

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