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棚林木育苗技术

2019-01-01 18:42:09浏览:2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树苗既可以提高苗木质量,加快苗木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苗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一、
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树苗既可以提高苗木质量,加快苗木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苗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育苗地规划育苗地规划以便于操作管理为原则,内容包括道路,排、灌水渠,苗床配置等,尽量减少非生产性面积,提高棚内土地的利用率。主道应顺大棚长边设置,副道与主道垂直。主道宽度以50~60厘米,副道宽度30~40厘米为宜。排、灌渠可与道路结合规划。棚内一般采用低床作业,步道高出床面10~15厘米,苗床的方向与主道垂直,床宽1~1.2米,床长依棚宽度而定。如采用喷灌设备,管道布设要便于苗圃各项作业的进行。二、育苗前准备首先,按照规划筑床整地,整地时施入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将土壤粉碎搅匀,搂平床面。针叶树苗多采用容器育苗,既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又能提高大棚的利用率。选择质量合格不易损坏的容器杯,营养土的选择视苗木品种而定。将装入营养土的容器整齐地排入苗床。三、播种播种技术因树种而异,以油松为例介绍如下。播种日期视计划育苗的次数决定。春季可在3月上旬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年可培育两次。播前苗床上要灌足底水,再用喷壶向容器杯上洒水,润湿杯内土壤2~3厘米深为宜。种子在播前要进行消毒与催芽处理,待70%~8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每杯内播3~4粒,覆土1厘米厚,并随即用喷壶喷水,洒水量以表皮湿润为度。如果直接在苗床上下种,也要先灌透底水,播前疏松土壤,开沟条播,每米条沟播50粒左右,覆土厚1~1.5厘米。四、播后管理1.温度控制 棚内最适于苗木生长的温度为25℃~30℃,温度高低要进行人为调控。秋末冬初重点是增温、保温,注意大棚密闭,减少通风换气的面积与次数,夜间要在棚膜外覆盖草帘。阴天白天可不卷草帘。冬末春初(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温度稍有回升,日温差较大,可在午间温度最高时通风换气。5月中旬以后,棚外气温升高,棚内温度也随之升高,全天温度在22℃~30℃之间。当棚内气温升至30℃时,要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喷雾、洒水、灌水降温,打开门窗,卷起棚底塑料,实行大面积通风。温度达35℃时要将全部棚膜揭去,有必要时可用遮阴网遮阴。2.水分管理 容器育苗要根据墒情适时洒水。油松苗每1~2天洒水1次,不宜过多,湿度大易烂种,并感染立枯病。为了降温增湿,同时给苗床、道路洒水。3.通风换气 棚外气温低于10℃时,夜间要关闭气窗,早晨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棚外气温达20℃~25℃时,夜间也要打开门、气窗,白天打开所有边窗和天窗。当气温升至30℃时,要卷起周围薄膜至1米高,下午温度降至20℃时,放下薄膜,关闭部分气窗。进入6月份,将全部棚膜揭去。在大风天气要关闭大棚所有通风气窗及门窗,以防大风将棚膜撕裂。4.土壤管理 追肥要及时,再配合根外追肥。早期以氮、磷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每一生长周期施5~6次。容器苗每10~15天手工拔草1次,地床育苗可用小锄松土除草。5.病虫害防治 对针叶树幼苗为害大的主要是立枯病。坚持以防为主,严格种子及土壤消毒,注意通风换气,春播不宜过晚。只要注意这些环节,基本可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温度较高时,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立枯病也不至于大发生。生产实践表明,化学药剂防治立枯病,不如调节棚内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效果好。6.撤棚及炼苗 为增强棚内苗木的抗性及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要及时撤棚,并注意撤棚前的炼苗过程。即先撤掉上部薄膜的1/4~1/2,以后逐渐撤膜。撤膜过早,对苗木生长不利,甚至造成苗木死亡。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观赏花木的春插

上一篇:

春季大树移栽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