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滨州砌拍子:记忆中的草编技艺

2019-01-01 22:45:02浏览:59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当舌尖上的美味在山东滨州大地上弥散飘香时,那萦绕在指尖的美丽同样让人震撼,一项项即将湮没在历史中的老手艺重获新生,一件件

当舌尖上的美味在山东滨州大地上弥散飘香时,那萦绕在指尖的美丽同样让人震撼,一项项即将湮没在历史中的老手艺重获新生,一件件新生艺术品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之光,不管是炉火纯青的娴熟技艺,还是点到为止的牛刀小试,那诞生在艺人手中的艺术品就如同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传递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沉淀了些许历史的厚重。

    博兴店子镇张朱村曾经是个以砌拍子为传统的村子,但随着铁质铝制生活用具的广泛应用,使用这种草编锅盖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了。尽管市场逐渐萎缩,但已经六十九岁的王风林和老伴王贵森依然执着坚持着。

    走进王风林的家中,他和老伴正忙着手中的活儿,不大的屋子里到处都是编织拍子所用到的苇子和柳篾,在王风林的脚边摆放着多个已经成型的拍子,每一个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外形也非常美观。

昔日的张朱村,农闲冬闲时节,家家都有砌拍子的。用拍子蒸出的馒头带着特殊的麦香,用拍子馏出的馒头不起皮。张朱的拍子与附近两个村刘耿的车排、张侯的篓子名扬周边。那时候,砌拍子用的是高粱篾子和麦秸,春天种上一畦高粱,麦季梳上一垛麦秸,差不多一冬天的手工活就有了原料。

    虽然现在砌拍子所用的材料多数都已是现成,编织起来不再那么繁琐,但如何掌握拍子大小、编出弧度,做到每段柳篾之间的间隙大小统一,却又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站在王风林身旁,看着他动作娴熟地把柳篾放在锥子的凹槽里,扎进一排排已经编好的苇子捆中,然后把柳篾抽出拉紧。眼看着右手中的芦子就要用完了,王风林从脚边抽出一把苇子,续到原来的芦苇杆中。

    “拍子大小和弧度主要是看锥子扎的方向,向上扎就比较平,向下的话弧度就比较大。而且大拇指要一直用力压在上面,拍子弄出来才有劲,也能掌握好每段之间的距离。”王风林一边演示一边说,“砌拍子最后收尾的时候也要注意,量着尺寸差不多够了,就要慢慢收了,少加芦苇杆有时候还要抽出几根,越到结尾越细,最后就和前边粗的部分接起来,一点也看不出接头。”

    拿起一小把麦秸用力在地上拍打几次,王风林从手旁边的袋子里抽出一根浸泡过绵软的棉柳篾,将柳篾捆绑在麦秸秆的中间部分,对折麦秸秆,继续用柳篾捆扎一段距离后,再将编好的部分折过去,这样一圈一圈的砌下来,慢慢形成一个圆形,不一会儿的功夫,拍子(一种草编的锅盖)的头儿就起好了。

    “每年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小清河北的商户过来收。到了年底要是还有拍子,自己也会拿到大集上零卖。”王风林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对记者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砌拍子,很多都是靠这个补贴家用。但这些年,村里砌拍子的户家越来越少了,今年村里只剩五六户还干着。”

    “没有市场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使电饭锅、煤气罐,没有了大锅灶哪还有用这个的!再说,砌拍子不难做,但是不出活儿,一天也就能做一个,一个能挣二十多块钱,手快的年轻人一天也就能做两个。现在小年轻出去打工都比干这个挣得多。”王风林感叹着说。

    市场在慢慢萎缩,手艺也逐渐式微,但曾经用来糊口养家的技艺在张朱村人的心中却永远也不能忘记

草编制品应用广泛,与我们息息相关,回首观望,草编制品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其朴实、厚重,绿色却深深吸引人心。

推荐链接: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观赏发财树的养护技巧

上一篇:

花草夏日心清凉蚊净香草解人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