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机插早稻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2019-01-01 22:48:34浏览: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由于秧苗的成长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因此机插的秧苗栽入田间前后都需要农户科学操作,根据秧苗发育特点正确栽培、科学管理。由

由于秧苗的成长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因此机插的秧苗栽入田间前后都需要农户科学操作,根据秧苗发育特点正确栽培、科学管理。由于我省是一个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的粮食生产省,其机插大田栽培技术可分为机插早稻大田栽培技术和机插晚稻大田栽培技术。以下主要讲述机插早稻栽培技术要点:

一、大田的准备

1、整地施肥。移栽前一定要整好田,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结合翻耕将氮肥总量的70~80%、磷肥全部、钾肥总量的2∕3左右作基肥全部施下。大田要做得精细平整,高低不过寸,表土硬软适中。为提高大田肥料利用率,大田的耕整应采用干耕、干施化肥、水整水平的方法。绿肥田每亩施人畜粪500公斤,无绿肥田(冬闲田)每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同时每亩均施用碳酸氢铵40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作面肥施用。如采用水耕水整时机耕不宜过深,否则田脚较烂,使插秧机下陷较深,增加机具运行阻力和难度;同时插秧机运行时壅泥严重,造成已栽秧容易倒苗。因此,一般沙质性田沉实一天,粘性土质田则应沉实2-3天,再灌薄水机插。

2、薄水机插:一般以20天左右的秧龄为宜,秧苗3.5叶即可移栽。机插时,田面要保持薄水层,如田面水太深,不仅影响机插深度,增加漂秧,又因插秧机运行时起浪头,冲击已栽插的秧苗,增加边行的倒苗和漂秧。机插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也是夺取机插高产的潜力所在。机插质量要达到密度适宜,棵株均匀,伤苗率低,缺棵少,漂秧少,不倒苗,不壅泥。一般要求亩插1.4~1.8万穴,杂交稻每穴1-3粒谷苗,其栽插规格一般为30×11.6~14.7厘米,株距可按秧苗整齐度进行调整。机插深度一般以1.5厘米左右。

二、水浆管理

1、管水原则:薄水栽插,轻露活棵,浅水分蘖,超前露田,薄水抽穗,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到成熟。

2、管水方法:采用薄露灌溉,以露为主,促使根系下扎,浅水栽插,让其自然落干3-4天后复水,水深以盖泥为度,当总茎蘖苗达目标成穗数的80%时开始脱水分次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质量,保证低位分蘖成大穗。

三、肥料运筹

1、在肥料运筹上,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在肥料配合上,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氮肥70-80%作基肥,20-30%作追肥,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2∕3作基肥,1∕3作追肥。

2、适施分蘖肥。在底肥不足时,栽插后7天内结合除草亩施尿素、氯化钾各5公斤作分蘖肥。

3、追施穗肥。根据倒二叶达0.5叶至剑叶全展时为颖花退化阶段,因此,追施穗肥(促花肥)为倒3叶刚抽时效果最佳(幼穗分化进入4期初)。一般亩施尿素、氯化钾各3~5公斤,施肥前,先干田使土壤水分至不饱和状态,施肥后缓慢灌薄水,以水带肥入土。

4、补施粒肥。齐穗后可追施一次粒肥,亩用尿素、氯化钾各0.5公斤,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公斤喷施。

四、病虫防治

移栽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喷洒秧床上,或每亩用40%螟施净乳油100毫升加75%瘟失顿可湿性粉剂60克加水30公斤喷施,做到带药移栽,移栽大田后,要及时准确有效防治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及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利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的目的。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上一篇:

新造油茶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