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板栗合理贮藏可明显提高鲜果供应期

2019-01-02 09:30:16浏览:4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一、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1.选用耐贮藏品种   板栗品种很多,一般中、晚熟品种更适宜贮藏,并且我国北方的品种较

    一、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1.选用耐贮藏品种

   板栗品种很多,一般中、晚熟品种更适宜贮藏,并且我国北方的品种较南方品种耐贮藏。如燕山短枝、燕山红、大板49、替码珍珠、北京8号、大青杆等耐贮藏;早熟品种,如燕山早丰、燕山魁栗等适宜采收后及早上市,不宜贮藏。通常嫁接繁殖的板栗比实生板栗更耐贮藏。

   2.板栗适时采收

   不宜早采,也不宜采收过晚,一般早熟品种9月上中旬采收,而晚熟品种则到10月上旬才能采收。最好采用捡拾法。
 
   3.贮藏条件

   板栗保鲜具体表现为“四怕”:怕热、怕干、怕水、怕冻。此外,板栗果实常带虫卵,极易生虫(主要是象鼻虫、桃蛀螟)。贮藏的适宜条件:温度为1-14℃,最低不能低于-3℃,温度过高会发霉变质,温度过低则会造成冷害。贮藏环境要求湿润,但不可太湿,一般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体成分中含10%的二氧化碳和3%的氧为好。

   4.贮前处理

   ①发汗散热:刚采收的栗子温度高、水分多、呼吸强度大,不可大量集中堆积,否则易引起发热腐烂。栗苞要堆放在地势较高,凉爽、通风的地方,堆积高度不超过60厘米。为了防止发热,不要将栗苞压紧,也不要太阳直晒,每天喷一次水,上面可盖杂草等物,以达降温保湿目的。堆放10天左右后将栗苞中的栗果取出,剔除病虫果,阴干2-3天后再贮运。

   ②杀虫:一是烫杀法。用两开一凉法配置热水,将虫子直接烫死。二是药物熏蒸法将栗子装袋后放入室内,每50平方米用1.5-2公斤二硫化碳熏蒸杀虫。将二硫化碳倒入表面积大的浅器皿内,放在栗子袋上面,让气化后的二硫化碳气体分散到每个角落。关严门窗,并将门窗缝隙用纸封起来,1-2天即可把害虫杀死。

   ③防止发芽:用比久100毫克/千克、青鲜素1000毫克/千克、萘乙酸1000毫克/千克浸果,可抑制栗果发芽。

   ④筛选:贮前先进行漂洗或水选,清除杂质污物和病虫粒、风干粒,小粒,贮藏期间定期检查,避免失水风干,伤水霉烂,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影响贮藏板栗的品质。

二、板栗贮藏保鲜民间常用贮藏方法

   1.沙藏法:适用于广大农村,经济又实用。方法有两种:一是选平坦通风干燥之地,其上用秸杆、杂草等搭棚,按1份栗果2份河沙(不带泥土)的比例堆贮,一层栗一层沙,栗果不可外露,每层栗果不超过10厘米,最后整个堆面盖一层面沙,堆高不超过1米。沙子湿度应保持手握成团松开即散。每周喷水1次,不可过干过湿。此法可贮藏70-90天。二是选一高燥、通风、无鼠害的空屋,在底层铺一层厚15厘米的湿沙(湿度以不流水为宜)放一层栗果,再盖一层3-5厘米厚的湿沙,如此反复堆高到60厘米,最上面盖一层10厘米湿沙,堆宽不能超过2米。平时视沙的干燥度及时喷水保湿,河沙湿度保持在65%左右。每隔20-30天检查、翻动一次,可贮藏70-80天。

   2.带苞栗实贮藏法:选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排水良好的露地,先铺一层10厘米厚的河沙,将采收的带苞板栗堆于其上,堆高一米为宜。堆面上覆盖一层草秸、玉米秸等。堆放后注意勤检查,防发热和腐烂。过于干燥时可以泼些清水,使之保持一定的湿度。经贮藏后的栗实色泽新鲜,不变质。此法缺点是栗实易发芽,且易导致象鼻虫危害,所以贮藏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脱壳。此法可贮藏1个月左右。

   3.大缸贮藏法:是产地群众常用的一种方法,将随时收回的栗实,放入清洁无污物的缸内,但先要在缸底铺10-20厘米厚湿沙,以便调节栗实内部湿度。贮藏缸必须放在阴凉处,防日晒雨淋,保持较低而稳定的温度,环境温度在21℃以下,每缸贮藏栗实90公斤左右,保鲜效果较好,可存90-100天。

   4.窖藏法:采用半地下式,窖的一半在地上,贮藏板栗的位置在冻土层以下,表面有通风孔,根据板栗的产量确定窖的容积。窖的四周用水泥抹平,地面用砖砌平,以利散水和保水。保存期可达4个月以上,风味不变。

   5.塑料薄膜袋贮藏法:新鲜的板栗呼吸强,释放的热量多,不宜立即装袋贮藏。通常先用微湿沙混合栗实贮藏一个月后(发汗),再改用塑料薄膜袋贮藏,为防止发霉,装袋前要洗果,用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浸果10分钟,晒干后装袋,并应时常不定期打开袋口通风换气,尤其是在温度高,湿度大时,更应如此,以防霉变。本方法可贮存到来年3月。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棉田改种玉米要多施钾肥

上一篇:

春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又高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