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袋栽菇发菌期控病害八措施

2019-01-02 19:11:30浏览:100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1、优选原辅材料 制种用的材
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1、优选原辅材料 制种用的材料如棉子壳、玉米芯、木屑、麸皮、米糠及石膏、碳酸钙等,应新鲜、干燥、无霉变、营养成分不掺假。使用前阳光曝晒1--2天,利用紫外线杀死其中的病原孢子。2、合理采用料基 米糠和麸皮不仅是菌丝发育很好的氮源,同时又是碳源。它们的用量应随气候(相对湿度)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用量过大,易被杂菌利用而造成污染。因此,要适当控制其含量,一般在18%--25%,高湿季节可减至18%。3、调控料水比例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不同的栽培季节使用不同的装料容器以及封口材料,料水比也不相同。过干菌丝生长量少,而且纤弱;过湿会引起菌丝腐烂及病害发生。4、堵塞侵菌孔口 瓶子或袋子一定要扎好口,扎口不严很易导致杂菌的入侵。5、防止培料变质 培养料配好后应及时装袋,并对菌种培养料灭菌,否则容易发酸变质。6、培料彻底灭菌 无论是制作菌种还是熟料栽培,对培养料都要进行彻底灭菌,灭菌不严,常导致病害的发生。高压灭菌应考虑级压、培养基成分、pH值、孔隙的影响。对常压灭菌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培养料预湿程度、灭菌前微生物的自繁生物量、灭菌锅内容器的摆放方式、灭菌锅容积大小与铁锅大小的关系,灭菌时间及蒸汽流程度。7、调节好酸碱度 食用菌对pH值有一定要求,大多数喜中性或偏碱的环境。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料)时,可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等,将培养基(料)调酸一点,既可抑制病原菌的发生,又可为食用菌提供一定的磷素。8、加强发菌期管理8.1 适当降温培养。大多数病菌是喜高温的,食用菌除草菇外,要适当降温培养,这样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粗壮有力,而病原菌明显减少。尤其是生料栽培培养温度要在20℃以下。8.2 降湿培养。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比病原菌低,因此,在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的发生。8.3 及时翻堆检查。接种2--3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发现受病原菌侵染的要及时拣出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菇(下)

上一篇:

泡甜椒加工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