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姬松茸出菇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2019-01-02 19:11:52浏览:7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姬松茸是现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产量、性状最不稳定的菌类之一,生产上常常发生歉收甚至绝收。从丽水市生产情况看,姬松茸不结实
姬松茸是现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产量、性状最不稳定的菌类之一,生产上常常发生歉收甚至绝收。从丽水市生产情况看,姬松茸不结实大体有3种表现:一是发菌正常却不结实,即只有菌丝体而无子实体,约占不结实总量60%左右;二是不能正常发菌,占30%左右;三是原基形成后枯萎或腐烂。我们调查了历次生产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实验室试验进行了分析,现简述如下。1.影响结实的主要因素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发生技术性错误都有可能导致生产失败。但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出菇温度 是影响姬松茸出菇的最主要因子。姬松茸菌丝培养温度范围广(10~37℃),生产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其关键是子实体发生阶段,要求温度20~33℃,最适22~25℃,并且从原基分化到菇蕾形成约需2周左右时间,生产上每一潮正常出菇,必须有持续20~33℃的环境温度20天左右,其间出现过低、过高温度都可导致不能正常结实。因温度原因,生产过程中常遇到4种情况:一是整个出菇季节没有出现平稳的气候条件,气温忽高忽低。二是出现有利出菇气温条件时,但菌丝体未达到生理成熟,或转潮时养菌时间不够,错过出菇时间。三是出现有利出菇气温时,没有采取出菇管理措施。四是栽培设施不完善,没有采取调节温度的措施,或采用的设施容易造成温度大幅度变化。(2)培养料的配方和处理 培养料配方不科学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发菌或发菌出菇异常,生产上最常见情况有:①培养原料选用较单一、新鲜、木质料为主的材料,或培养配方存在明显缺陷。②熟料栽培的培养料未经堆制熟化处理,或加入酸化材料(如粪草等)。③培养料堆制发酵没有按要求进行,或发酵失败。(3)栽培技术措施 栽培管理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环节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导致出菇障碍或病变,主要有:①子实体形成阶段没有对水分和通风进行妥善管理等,使子实体难以形成。②大田培养的地块在使用前没有进行病虫防治,培养阶段防虫措施不力。③受雨水侵蚀,料层长时间浸水。2.出菇异常的防止措施确保出菇量正常是姬松茸栽培成功的关键,针对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应在以下3方面特别加以注意。(1)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这是姬松茸栽培成功的关键。利用姬松茸发菌温度范围广的特性,适当提早安排生产,一般应根据各地的气象资料,在平均气温20~25℃出现的第一个旬,提前3个月接种或播种,让生理充分成熟的菌丝体等待出菇适期,而不能相反。如丽水市(北纬28度)春季出菇的一般在2月中旬前接种。生料栽培一般不安排秋季出菇。熟料栽培,应考虑“隔季栽培”,即春季接种秋季出菇,或秋季接种次年春季出菇。(2)做好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工作 无论采取何种栽培方式,都应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其中生料栽培应完全按照发酵工艺处理,不使用发酵不彻底或发酵失败的培养料。熟料栽培可以进行“半发酵”,发酵时间不少于5天(全新料不少于8天),中途翻堆不少于1次(全新料不少于2次)。发酵后的培养料不应有酸臭味。(3)根据季节的推移和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管理中需重视的环节有:①原基出现时喷重水和加强通风。②越冬越夏时,适当控制料层水分。③重视发菌期的病虫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

上一篇:

姬松茸优质干品的加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