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幼菇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9-01-02 19:44:04浏览:2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原因: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

原因: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萎缩死亡。

2、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

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亡。

4、病虫侵染致死。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

对策:1、生产上要避免使用菌龄过大的菌种,当菌种培养基上方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或从瓶盖缝隙中长出子实体,说明菌种的菌龄已较大,应限制使用。当瓶底积少量黄水时就无使用价值。菌种的最佳用量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时多,熟料栽培时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种量。

2、当料面出现幼菇过多过密时,可以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菇,以减少营养消耗。也可用畜用复方腐殖酸钠400倍液喷施培养料,或用比久(B9)5克,硫酸镁20克,硼酸5克,硫酸锌10克,维生素B1250毫克,尿素20克,对水50千克 配成复合营养液喷施,补充营养,促进子实体快速膨大。

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动作要轻,用锋利的小刀沿子实体根部割下,避免振动,碰伤幼菇。

4、平菇栽培棚启用前,要先做好场地的防虫杀菌工作,扑灭菇蝇、杂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 ,甲醛8~10毫升,敌敌畏1~2毫克,封闷熏蒸24小时,连熏2~3次。老菇房四周还需用石灰水涂刷。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整个栽培周期不发生较重的病害。在出菇期一旦发生菇蝇等害虫危害,对床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直接注入料内,每50千克 培养料注2.5~5千克 药剂,但注意床内不能长期积水。对墙式袋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倒入袋内浸泡1天,第二天倒出多余药液,连续处理2次即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秸秆也可栽培食用菌

上一篇:

驴肉干的生产工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