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2019-01-02 19:45:00浏览:2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栽培场所选择 选择远离畜禽栏舍、无污染、通风阴凉、靠近水源的场地。菇棚为露地式或半地下式栽培。2.栽培季节安排 一般以12月
1.栽培场所选择 选择远离畜禽栏舍、无污染、通风阴凉、靠近水源的场地。菇棚为露地式或半地下式栽培。2.栽培季节安排 一般以12月初制栽培种,元月份制栽培袋。次年6~8月出菇。3.培养料配方①木屑78%,麸皮20%,石膏2%,磷酸二氢钾0.3%。②棉籽壳44%,木屑40%,麸皮12%,玉米面 3%,石膏粉1%。棉籽壳或麸皮新鲜、无霉变,使用前在烈日下暴晒3~5天。料水比为1:1.2,pH值为6~6.5,料拌好后堆制2小时装袋灭菌。4.菌筒制作 选用15厘米×45厘米×0.04厘米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75千克左右,袋装应在4小时内完成。常压灭菌灶温应在4小时内达到100℃,并维持8~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25℃,按无菌操作要求打孔接种,用种量10%左右。接种后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在黑暗下保温24~28℃,空气湿度60%~70%下发菌,通风换气,40~50天菌丝可长满袋,出现隆起和局部转色。5.脱袋及上棚 菌丝长满后20~30天,将菌筒脱袋,脱袋后的菌筒小心放在菇架上,间隔5厘米。为防止菌筒脱水,向地面洒水保湿。若棚内温度超过25℃,可短时间揭开通风孔降温。菌筒表面短绒毛状菌丝长至2毫米时,增加降温降湿次数促其形成菌膜。菌膜形成和转色期棚内温度为19~22℃,适当增加光照,一般7~10天左右菌膜可正常转为红褐色。6.催蕾出菇期管理 菌筒转色后要加大昼夜温差刺激菇蕾形成。夜间加大通风降温,白天增温,保持棚内相对湿度80%~85%,温度过低时应适量喷水。每天开通风孔2~3次,促使菇蕾形成,菇蕾蚕豆大小时,每天早、中、晚各喷水一次,以地面和菇蕾潮湿为度。出菇期保持温度18~25℃,白天适当增加光照,促使香菇子实体颜色加深,正常发育。7.采收 菇盖边缘内卷似铜锣状时应及时采收,采大留小,不碰伤小菇蕾。头潮菇采完后可揭开通风孔,通风4~5小时,降低棚内温度,再盖棚养菌,拉大昼夜温差刺激第二批菇菌形成。(王敏珍 陈朝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金针菇斑病的防治技术

上一篇:

制作甘薯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