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白灵菇栽培新法:“短育”

2019-01-02 19:53:06浏览:7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白灵菇生产者中不乏生产效果不好、效益低下者,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的技术问题。这里给读者介绍一种白灵菇栽培新技术——
在白灵菇生产者中不乏生产效果不好、效益低下者,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的技术问题。这里给读者介绍一种白灵菇栽培新技术——短育优质高产栽培。白灵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对温度条件极为敏感,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条件下生存,但其生长期间要求以23℃~28℃为宜,出菇温度范围为0℃~25℃,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以8℃~13℃为最适宜,后期幼菇生长以15℃最适宜。从中不难看出,白灵菇生长要求温度先低后高,生产中可调控温度至8℃,最高不宜超过18℃。白灵菇的另一特点是菌丝生长需要相当长的后熟阶段才能达到菌丝的生理成熟,就是说,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株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短育优质高产技术,采用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其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如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就是很现实的做法,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当菌袋色泽较放入冷库前更加洁白,敲击时发出空心木的声响,手感硬度较高且弹性较强,即可将其移出冷库,置入塑料大棚中,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刺激和较大的通风,约一周左右,接种块处即出现微黄色菌液,此后应尽量降低温度,待其现蕾。一般该时段约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保持15℃以下并不费多大气力,只要覆盖好草苫、加强早晚及夜间的通风、同时加强地面浇水和空间喷水即可。仅需1~2天短时10℃以下,菇蕾很快形成。一般每个出菇面仅有1~3个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给予疏蕾处理,只保留1个,常规条件下,即可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此举可有效提高其商品率,一般个重均在200克左右。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鸡腿菇如何栽培

上一篇:

冬季栽培平菇保温妙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