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原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2019-01-02 20:17:05浏览:2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栽培季节:永昌县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下式食用菌专用设施栽培双孢蘑菇,选择4~5月份播种,6~10月份出菇,
1.栽培季节:永昌县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下式食用菌专用设施栽培双孢蘑菇,选择4~5月份播种,6~10月份出菇,可躲避高温为害,实现反季节生产。
    2.设施消毒:
    2.1晒棚:闲歇期内,揭掉棚膜,清理废料,通过风吹日晒,杀死或降低设施内的有害生物群落,达到防病目的。
    2.2熏棚:在进料前可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对设施进行熏蒸消毒。
    3.栽培品种:As2796,双13,双7.
    4.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以110平方米为例)
    4.1.小麦草牛粪培养料
    小麦草1750公斤、干牛粪1750公斤(或用其它干畜粪代替)、油渣14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适量。
    4.2.大麦草牛粪培养料
    大麦草2100公斤,干牛粪1400公斤(或用其它畜粪代替),油渣14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适量。
    5.培养料的堆制:培养料严格按照配方配料,经过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或高温处理等规范操作堆制优质培养料。
    6.播种:选择菌龄适当,菌丝活力强的栽培菌种混播法播种。
    7.发菌管理:播种后,前三天内,以保湿为主,视空气情况稍作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吃料,遇高温(28-30℃以上)天气,应通风降温,防止菌丝闷热不萌发。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房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值。播种7-10天,菌丝基本布满料面,每天均应揭地膜通风,通风口也应经常打开,降低空气湿度,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
    8.覆土:发菌18-20天左右,菌丝吃料至料厚度的2/3,接近料底时,应及时覆土。覆土方法采用粗细土混合覆土,覆土厚度为3.5厘米。
    9.覆土后发菌管理:覆土结束后,对土壤进行调湿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在2-3天内迅速将土壤调湿,土层含水量以手捏土壤成团、不粘手为宜。若厚度不够3.5厘米的地方,尽快补充覆土。调水结束后早晚各通风1-2小时,降低室内湿度,让土表稍干于土层内部,可抑制杂菌滋生。以后每日视土层干湿情况,适当少喷勤喷调节湿度。温度控制在25℃以内,约10-15天,当菌丝快要长上土层表面时要用小耙将表土轻轻搔动一次(搔菌),这样可以促进菌丝横向生长,不冒出土面,防止过早扭结出菇、造成出菇不齐、密菇多。
    10.出菇管理:当子实体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需水量增多,就需适当增加水量,喷水结束后,逐渐减少菇棚通风量,但不能关闭通风口。出菇期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温度较低,菇坚实、圆正、品质好、温度超过20℃,菇小,菇密易开伞,必须适时采收。
    11.采收:双孢菇一般在现蕾后的5-7天,菇盖大小3-4厘米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勿伤害周围小菇。
    12.病虫害预防: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栽培过程中,预防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将食用菌的病虫害降低在最低限度之内,农药防治为物理防治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所用农药选择已登记的在食用菌上能够使用的农药,并适时掌握食用菌用药安全时间。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冬季食用菌栽培技术

上一篇:

菌菇珍品--褐蘑菇栽培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