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架子菇的出菇管理

2019-01-02 20:54:14浏览:3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架子菇是香菇种植栽培中的一种种植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我县西部山区香菇生产的传统方式,它以种植中低温品种为主,产品一般远销上

架子菇是香菇种植栽培中的一种种植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我县西部山区香菇生产的传统方式,它以种植中低温品种为主,产品一般远销上海、深圳等南方市场,经济效益远比其他种植模式高得多。近几年笔者针对架子菇出菇管理这一课题深入紫荆关多个食用菌种植园区走访调研,了解菇农出菇管理的一些常规做法,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为了增强广大菇农对架子菇出菇管理意识,提高菇农的管理技能,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架子菇的出菇管理提出如下见解,如有不妥,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第一潮菇的管理

菌棒经过发菌、转色过程后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此时菌棒可见零星菇蕾发生,要选择合适天气安排上架脱袋。我县架子菇上架一般在9月上旬进行。

1、调节温湿度确保菇蕾发生

脱袋后,进入催蕾阶段。此时要保持棚室湿度在80-85%。主要采取早中晚棚内喷水措施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还要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3°以上,若气温在23°以上,每天应给菇棚通风换气不少于三次,在早中晚进行,每次通风时间视情况保持30分钟。若气温低于20°时,每天早中晚通风一次,时间为20-30分钟;气温低于13°时,每天通风至少一次,时间为20-30分钟。在实际生产中,有的菇农对此重视不够,造成棚室湿度偏小,菇蕾发生少,第一潮菇产量低,通风不及时,畸形菇增多,香菇长势快,肉薄柄长,质量差,还有可能发生霉菌感染。

2、选择科学的催蕾方法

我县菇农通常采用拍棒催蕾方法,这在架子菇管理中是不可取的。原因是菌棒经过接种、发菌、养菌、转色诸多过程,时间历经6个月以上,并且这些过程是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的,菌棒中的水分蒸发严重(一般为原棒的30%左右),若采用拍棒法催蕾,第一潮菇出菇量大,极易形成畸形菇,品质下降。科学的催蕾方法是:注水催蕾:每个菌棒注水0.4-0.5公斤,达到棒重1.5公斤以上,这样既有利于菇蕾发生,又能保证出菇质量、产量。

3、出菇管理

菇蕾发生后进入出菇阶段,此阶段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控温控湿。

A 控温

a保持棚室的遮阴度,防止阳光直射菇棚。

b通风降温。当菇棚内温度在20°以上时,每天必须通风降温,温度在25°以上,早中晚通风各一次,若温度在30°以上时,必须减少盖膜时间,并喷水降温。

B控湿

当菇蕾长到2厘米左右时,要减少喷水时间和次数,一般一天喷水不超过2次,分早晚进行。喷水量要减少(花水),待接近采收时停止喷水或根据菇棚内湿度灵活掌握。间隔2-3天喷一次花水,注意水珠尽量不要落在菇体上,也可以大水浇灌棚室地面造湿,这样可以保证菇体颜色浅白,提高其商品价值。

二、采收

架子菇的采收应根据市场要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但为了保证其商品性好,尽量在7-8成熟时采收,要求不开伞,卷掩度好。

三、转潮管理

架子菇整个栽培周期可以出4-5潮菇。所谓转潮期就是上一潮菇采收完毕后准备出下一潮菇中间这段时间。由于架子菇整个出菇周期涉及冬前秋季出菇、越冬和来年春季出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转潮管理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培菌养菌积累营养。具体措施是在采收完上一潮菇后一周时间内封棚,停止喷水,目的是为了使菌丝恢复生长,待菌棒恢复弹性,菌丝在菇脚孔长满后进行注水,利用干湿和水温差刺激菇蕾发生,以便下一潮出菇。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秋菇和越冬注水量可稍大一些,棒重达到1.5公斤左右。来年春菇视菌丝生长情况和前两潮出菇量灵活掌握,但注水量要呈递减趋势,不能注水过多,以免造成烂棒。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7招保证蘑菇培肥

上一篇:

魔芋保健面条生产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