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贮藏

2019-01-02 21:02:18浏览:6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草药的药效与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贮藏方法有着密切关系。    1 中草药的采集    一般来说,中草药的采集最适宜的时期
中草药的药效与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贮藏方法有着密切关系。
    1 中草药的采集
    一般来说,中草药的采集最适宜的时期,是以植物入药部分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充足的时期。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差异大,药物生长季节有迟有早,药效有强有弱。所以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采收季节,根据植物的子、叶、花、根、茎等不同的入药部分和不同生长成熟期,选择适宜的采集时间,才能保证药效。绝不能拘泥于某一季节而死搬硬套。
    1.1 全草类 一般应在生长旺盛时的开花期采收,如薄荷、益母草、仙鹤草、小蓟、木贼等割取地上部分。而茎细或较矮的可连根拔起,如车前草、瓦松、土三七等,个别须采嫩苗的,应以花期前较为合适。
    1.2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末春初采集为好。此时正当植物地上枝叶已经枯萎,而新芽尚未萌发,养分及有效成分聚集在根部或茎部,因此药效也较高,如黄芪、贝母、百合、大黄等。
    1.3 叶类 一般当花正在含苞待放或在盛开的时候采取,因为这时是动植物叶片生长的最盛期,叶片粗壮,如荷叶、大青叶等。但也有例外,如桑叶须在秋季霜后采收。
    1.4 花类 一般在含苞待放或花朵盛开时采集。如旋复花、野菊花、红花等。通常花期较短,如果花开过久,则花瓣干枯,容易散落或变色,而槐花等是采用花蕾,应在花未开时采集。收时应选择晴天,以便容易晒干。
    1.5 果实类 应在果实成熟时采集。如茴香、连翘等。而青皮、枳实、乌梅等少数品种则在未成熟时采集。
    1.6 种仁类 一般应在完全成熟时采集。如桃仁、柏子仁,菜菔子等。个别种子药,如牵牛子、急性子,因为成熟过久容易散落,应在尚未开裂时采集。
    1.7 树皮类 一般在春夏之交采集。这时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植物的浆液多,药效高,树皮易剥离。
    1.8 树脂与树胶类 应选择雨季过后的干燥季节,如乳香、没药等。在采集中草药时,要有计划性,有挖有种,注意保护药源。在采挖根或根茎的多年生药材时,如党参、贝母、黄芪等,要采大留小,不能“一扫光”,否则会造成“越挖越少,越挖越小”的不良后果。
    2 加工贮藏
    对采回的药材应根据当地条件,因陋就简,就地加工,妥善保管。否则一方面因未干的植物在继续新陈代谢,使成分发生变化而药效降低。另一方面因堆放一起而发生霉变、沤烂而造成浪费。
    2.1 晒干 利用沙滩、地面,或搭架、铺席,将药材摊开晒干。
    2.2 阴干 把药材吊挂或摊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此法适用于花类和芳香气味的药材,如洋金花、菊花、薄荷等。
    2.3 烘干 把药材靠近火墙、火炉,或置烘房里烘干。有些药材干燥前要加工,如马齿苋、瓦松、土三七等,先用开水烫一下再晒干,根皮、树皮类药材,要在新鲜时把老皮刮后再晒干。
    2.4 贮藏 干燥后的药材应贮藏在凉爽、干燥、空气流通的房子里,挂起或搭架分层放置。易生虫的药材要注意翻晒,如党参、款冬花、大枣等,油性易霉药材,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如当归、生地、枸杞等,剧毒药应单包,另放,以防事故,如乌头、天仙子等。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灵芝菌袋培养期管理注意什么问题

上一篇:

蓖麻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