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蝎春、夏季节的饲养管理

2019-01-02 23:27:37浏览:4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春、夏季节是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常温养殖条件下,养蝎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进行饲养管理。    1 春季饲
春、夏季节是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常温养殖条件下,养蝎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进行饲养管理。
    1 春季饲养管理
    早春气温偏低且不稳定,复苏出蛰的蝎受其影响很大,活动能力、消化能力较弱,死亡较多。俗话说“蝎过冬容易过春难,难过就在春亡关”。早春死亡的蝎,多为冬眠前未贮备充足营养的弱蝎和交尾后体质尚未恢复而入冬眠的公蝎。早春阶段,蝎除了在温暖无风的白天伏于穴口晒阳外,夜间活动很少,若此时供食会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甚至死亡。
    饲养上无须供食,管理上也以防寒保暖为重点。清明之后,气温回升,蝎夜间出穴活动增多,可投喂新鲜、易消化的饵料,以黄粉虫、洋虫、地鳖虫的幼虫为佳。喂量宁少勿多,幼蝎4~5天投喂1次,成蝎7~8天投喂1次,如果头天投料次日有余,必须适当减量。这一阶段应注意调节蝎池的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0%~70%,生产中通过撒水、通风、垫土来调节地面与蝎生活周围的湿度。而有一定湿度的土壤,可使各龄蝎利用间接吸湿的特殊生理功能,自行调节体内水分。此阶段在饲养管理上,切忌蝎进食过早或暴食暴饮,以免造成腹胀死亡。
    2 夏季饲养管理
    夏季是蝎活动的旺季,除供足饵料外,还要注意蝎窝安全和防治病虫害。
    立夏之后,即可解除防寒保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控制饵料种类、数量,通常4~6天供饵1次。
    芒种以后,各龄蝎都进入生长发育适宜阶段,活动量大,消化能力增强,生长发育较快。此时的管理重点是增加供饵量与供饵次数,并开始使用水盘供水。
    小暑前、后,各龄蝎进入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雄蝎准备交尾,雌蝎准备产仔。此时饵料以投活食、肉食为主,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蚯蚓、蛾幼虫等,辅以瓜皮、菜叶、嫩玉米以补水。房养或避光条件好的蝎场,蝎白天也出来活动,可于白天加喂饵料1次,但喂量不宜过大,以防剩料因高温而腐烂,引发黑腐病。
    进入盛夏季节,天气往往多雨,空气潮湿、闷热,此时蝎房要注意通风换气,可在无风天打开门窗,流通空气。饵料以投喂活食为主,并要及时消除蝎房内死虫、剩食,以免霉变引发病害。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室内、池内可喷水补湿,喷水量宜少且应均匀,使池内湿度保持在65%左右。这一阶段要有计划地组织蝎的配种与母、仔蝎的分离喂养,定期刷晒食盘、水盘,防止斑霉病、黑腐病、体懈病的发生。
    3 春、夏疾病防治
    3.1 腹胀病
    因早春气温偏低、采食饵料消化不良造成。病蝎腹部隆起、活动迟钝,停食亦不消化,常在10天左右死亡。生产中应加强春季保温、防止给料过早,也可将多酶片1g加长效磺胺0.1g,拌入100g饵料中饲喂病蝎。
    3.2 斑霉病
    因环境潮湿、气温较高,使绿霉菌寄生于蝎体引发的传染病。常见病蝎头胸部、背板、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向四周扩延,隆起成片。病初不安、活动减少,后期呆滞不食,直至死亡。病蝎尸体内充满绿色霉菌状菌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经常刷晒水盆、食盆,翻晒瓦块、垫土,并用0.1%高锰酸钾消毒。一旦发病,隔离病蝎,用氯霉素1片研末混入1kg饵料中饲喂,连喂5~7天痊愈。
    3.3 黑腐病。因食入腐败饵料感染黑霉菌或环境污染、饮水不洁所致。早期病蝎前腹部腹胀,呈黑色,食欲降低;后期病蝎前腹部出现黑色腐败型溃疡病灶,挤压有黑色黏液流出,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养蝎过程中应防止饵料、饮水受到污染,一旦发病,要定期清除病死蝎,并用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病蝎隔离后,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拌300g饵料饲喂,直至痊愈。
    3.4 体懈病
    因高温、高湿突然袭击而引起。发病初期,蝎群慌乱出穴、烦躁不安,继而肢节软化,功能丧失,尾下拖且全身色素加深,出现麻痹瘫痪状态。该病病程短,发病至死亡不超过2小时。防治:一旦发现病蝎,立刻加强蝎房通风换气,降低温、湿度;也可捕出所有蝎及时补水,在30~35℃热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和白糖,喷洒蝎身,待蝎房池窝内温、湿度正常后,再放入饲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冬春幼猪多喂些胡萝卜好

上一篇:

棚室保温工作怎么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