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家禽常见疾病预防

2019-01-03 09:13:51浏览:2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把握消毒、引种关(一)严格的隔离制度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允许和消毒不准进入禽舍范围内。禽舍的用具,不得串用,饲养员不串
一、把握消毒、引种关(一)严格的隔离制度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允许和消毒不准进入禽舍范围内。禽舍的用具,不得串用,饲养员不串舍,条件允许饲养人员应更衣换鞋入舍。(二)严格的消毒措施门口及禽舍进出I=I应设消毒池或消毒桶,定期更换消毒水,工作人员入舍一定要经过消毒池。禽舍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执行“一冲、二喷、三薰蒸”的消毒程序,舍外消毒通常应当每周一次,定期抛漂白粉或生石灰。家禽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带禽消毒,减少病源,确保禽群健康。(三)杜绝设源引种必须把关,选择特殊传染病的养禽场购种。二、免疫预防接种免疫接种一般因场地和品种不同有所不同。一般商品生产厂家都有相应的说明,可以参考应用。接种疫苗对鸡群本身是一种应激,在使用疫苗时机体的抗病能力在短期内相应会降低,因此在接种疫苗前后3天要求给家禽补充多种维生素。另外,在转群和断喙的情况下不宜接种疫苗。使用各种疫苗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稀释倍数、接种方法,确保设苗质量。而且要特别注意疫苗的保存要求,一般活疫苗要求在0℃以下保持,死疫苗在4—8℃保存。饮水免疫方便、省时、省力,但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抗体水平不一致而不能完全保护,饮水时,要掌握好给禽群断水的时间,一般断水4—6小时。二是使用冷开水或井水稀释疫苗。禁止饮用河水、自来水、濠沟水。三、合理的投喂预防药通常1—3日龄雏禽,饮水中配给万分之二浓度有高锰酸钾(即100公斤水中加入20克高锰酸钾)。以清理肠胃。饲料中拌入含O.04%的土霉素碱以预防白痢。对4~10日龄幼雏,通常用土霉素碱或呋喃唑酮、氯霉素、四环索拌料,连续喂3—5天为一疗程。10日龄以后要特别注意预防球虫病。在投喂预防药物中,应注意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四、几种常见病的防治(一)鸡瘟和鸭瘟鸡瘟和鸭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多发。不论品种和大小均感染。病禽最初精神不好,垂头缩颈,少食或不食,拉稀粪,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伸直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咚咚”的怪叫声,病程较长的病禽出现神经症状,如动作失调,伏地转圈等。预防:加强平时的防疫工作,不要引进病禽及带毒禽,严禁将病禽及死禽肉送往集市出售。平时注意环境和鸡舍的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有3—5%烧碱、10~20的漂白粉、10—20%的生石灰。空气消毒可用过氧乙酸。鸡(鸭)瘟无特效药治疗,发病时,一般实行鸡(鸭)瘟菌苗紧急接种,同时添加抗生素防继发感染。(二)禽霍乱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都能感染,且死亡很快,发病季节性不明显。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任何症状。剖检可见肝脏上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坏死小点。预防禽出败,应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严格禽场消毒卫生制度。常发本病的地方接种禽霍乱苗,3个月以上的鸡鸭每只肌注2毫升,并辅助投喂预防药。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均有很好疗效。饲料中添加0.5至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在饲料中添加0.19/5磺胺喹口恶林,连喂3—4天,效果较好。(三)白痢白痢是幼禽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禽,患病小禽大多死亡。大禽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小禽的突发症状是干痢;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粘性糊状,肛门附近的绒毛常被粪便粘结成团,以致排便困难,吱吱叽叫,精神差,以5—15日龄小禽死亡最多。预防本病,雏禽出壳后第二天即按饲料比例加入0.02%的痢特灵,连喂7天(痢特灵毒性大,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剂量和投喂时间,防止中毒),或0.2一0.5%的磺胺类药物,连喂7天。治疗白痢,按饲料0.04%的浓度拌入呋哺唑酮,或四环素,金霉素按0.2%比例拌料,均连续喂7天。氯霉素0.2一0.5%拌料,连喂3—4天。也可磺胺类0.5%拌料使用。(四)球虫病鸡球虫病是一种全世界普遍发生,而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两个月内的雏鸡死亡率很高。雏鸡患此病多呈急性过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差,便秘或干痢,粪中常带有血迹,剖检可见盲肠肿大,出血。肉仔鸡特别易发该病。预防球虫病,搞好舍内卫生,粪便要经发酵处理,自10日龄超投预防药,连续30—45天。要注意经常更换药物,或联合使用几种药,以免产生抗药性。防治鸡球虫病,可用痢特灵按0.02一0.04%混饲,连用5天。氯苯胍用量为0.0033%混饲。土霉素按0.005—0.01%混入饲料。(五)鸡痘鸡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在肉用仔鸡群中夏季也可流行鸡痘。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患鸡痘病的症状分不三种病型,即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皮肤型: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特别是头部的冠、肉垂、眼及嘴部分,有大小不同的痘疮,往往因看不见和觅食难而死亡。白喉型(粘膜型)、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粘膜表面,先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于粘膜表面,以后小结节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面,病鸡采食困难,有时嘴无法闭合、张口呼吸,死亡率较高。混合型:即以上二种同时出现,病势最为严重。预防鸡痘,最可靠的办法是接种鸡痘防毒苗。经常保持鸡舍清洁、干燥,特别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治疗鸡痘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必要时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治疗作用不大,宜尽快淘汰。(六)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禽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幼禽的传染病。1—2周龄雏禽发病率高,2—3周龄死亡率高。病禽体质虚弱,畏冷,下痢拉稀,粪便如水,肛门周围常粘有大量污粪,呼吸困难,脱水死亡。预防和治疗副伤寒病,方法同鸡白痢病的防治。(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本病由病毒引起,一般认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一般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C。病鸡常脱水,趾爪干燥。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明显。预防本病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薰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预防本病的疫苗有二种:一种是用于雏鸡接种的防毒苗。一种是给18—20周龄种母鸡接种的油佐剂法氏囊苗。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八)马立克氏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母性传染病,引起鸡的所有器官,组织生成肿瘤。本病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1—3月不等。暴发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淘汰及死亡率达10一80%,严重威胁养鸡生产。马立克病对初生雏鸡最易感染。困此,育雏室的隔离、流水线、净化特别重要,是预防马立克病的第一重要环节,因为初生雏鸡刚接种的马立克疫苗还没有产生免疫效果。肉鸡多在40一60日龄发病,蛋鸡可在70一140日龄发病,最早可见4周龄发病。不同型马立病症状如干:急性内脏型型马立克病:精神萎靡消瘦。剖检可见肝、脾、肾等器官上面均有黄白色的肿瘤,有的突出于器官表面,有的是弥漫性的散布在器官内呈肿瘤样变。神经型:典型的神经型马立克病的鸡一只脚朝前,一只脚朝后,呈劈叉状。脚部神经增粗。皮肤型:病鸡的腿部、颈部、翅膀等的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呈灰粉黄色,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时破溃。预防马立克病,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毒,特别是雏鸡舍。二是一日龄雏鸡接种马立克防毒苗。多在三周内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一年,所以雏鸡30日龄内的管理、隔离更显重要。(九)禽曲霉菌病家禽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卉暂的特征足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主要发生予幼禽,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污染的垫料、木屑、空气、土壤、饲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来源。幼禽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鸡得病后可见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减食或不吃食。病程在一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防制曲霉菌病的主要措施,所以应保持育雏室清洁干净、干燥,每日温差不要过大。发霉饲料坚持不能喂鸡。育雏室要用5%石碳酸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方能进雏。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报道用制霉菌素防治有一定疗效,剂量每100只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3天,也有资料介绍可用碘化钾、硫酸铜液让禽饮用进行防治。发现该病后立即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饲料,加入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十)雏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从低于5%到高达95%。病因:由于饲养管理不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内湿度过大,密度过高;以及鸭的饲料质量不好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症状:精神萎靡,闭眼,离群,行动迟缓。特征表现是神经症状,如全身抽搐。当出现神经症状后数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病程一般为3—4天。防治:1.雏鸭日粮中必须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2.用免疫血清皮下注射0.5—1毫升,能起预防作用,对发病鸭也有一定疗效;将病毒接种子产蛋鸭,促使孵出的雏鸭具有免疫力。3.各类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本病都没有治疗效果。(十一)大肠杆菌病此病多发于8—15日龄的雏鸭。病因:在不合理的饲养条件下,特别是缺乏维生素和饲喂霉变饲料,或在雨季天热褥草潮湿,加上天气突然变化,雏鸭抵抗力低,受冷受热易传染此病。症状:病鸭食欲减退、口渴、无神、下痢,有时混有血,肛门周围沾有粪便,呼吸困难,张嘴喘气,体温增到43℃以上,毛粗乱无光泽,严重者有时两眼失眠。防治:1.做好防疫卫生工作,注意舍内通风,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经常保持清洁。2.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呋喃西林,或0.5--1%磺胺噻唑,连服3—5天。3.个别严重的,第一次给0.5克磺胺噻唑,以后每隔6小时给0.25一0.3克,连续3—5天(1—2公斤重鸭的喂药量)。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海狸鼠的食性和主要生理特点

上一篇:

海狸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