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2019-01-03 12:43:29浏览:1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如何有效地防制仔猪腹泻?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是解决仔猪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如何有效地防制仔猪腹泻?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是解决仔猪腹泻最有效的途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

    1.上生条件:应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包括:门卫消毒制度,圈舍卫生消毒制度,空床及母猪转合的消毒,母猪产前乳房、阴户消毒及仔猪断脐消毒。消毒液应定期更换,使之有效。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 2. 温度和湿度:新生仔猪其机体温度调节系统不完善,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仔猪适宜温度l~3日龄32~30℃; 4~7日纷30~28℃; 8~14日龄28~25℃; 15~30日龄 25~22℃。故产仔舍应设仔猪保温箱,猪舍环境温度保持在22~25℃,保温箱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50%~60%。夏季要注意通风,冬季注意保暖。

    (二)饲养管理

    1.母猪的饲养管理:选留品种好的母猪是养猪生产的根本,母猪的营养水平又为多产多育打下基础。妊娠母猪的营养采用高、低、高饲养,即怀孕前期采用高营养水平;中期低营养水平;后期高营养水平。临产前视母猪的体况适当减少精料 1/3左右;产后7d逐渐加至原量,这样可避免产后乳汁过于浓祸而引起的仔搞腹泻。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出生时应有专人护理。断脐剪牙,尽早吃上初乳。视产仔数及仔猪体况调整乳头或并窝。2~4日龄肌注牲血素。实验表明补铁可有效地降低本病的发生。发病率较对照组下降4.2%,死亡率下降1.67%。3~10日龄注射亚硒酸钠-E合剂补硒。但应注意补铁、科硒应间隔7d以上,以防两者拮抗,影响效果。为减少仔猪将来转喂口粮带来的应激,应于7日龄开始采用加有乳香素等香味剂的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蛋白,胃肠机能得到锻炼,从而减少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性应激的影响。仔猪断奶采取逐步断奶,即在断奶前1~5d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d夜间将母猪移舍,断奶后的仔猪应留在原圈饲养一段时间,以减少心理和环境应激的影响。

    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仔猪的腹泻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断奶应激,而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仔猪对断奶口粮的短暂过敏反应。两方面作用的后果引起大肠杆菌在肠道的附着和增殖及对肠毒素的敏感性提高,从而引起腹泻。故减少断奶应激和这种短暂性过敏反应都有助于防止腹泻的发生。其途径有二:一是在断奶前仔猪补饲量达到600 g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不受断奶严格条件影响的消化系统;二是通过断奶过渡口粮逐渐使仔猪消化系统适应断奶口粮。

    (三)疫苗免疫

    针对部分猪场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较严重,可对妊娠母猪进行疫苗免疫。

    (四)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微生态制剂能对仔猪胄肠道环境进行调理,使有益菌群成为优势菌群,同时为饲料的消化利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试验表明,在仔猪一出生即口服由多种有益菌、藻类等组成的生物占位因子 1mL,然后及时吃上初乳,加强饲养管理, 10日龄内可不必用抗生素而使仔猪不出现黄痢,乳猪料中添“溢多利”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9、7%和10.89%,并明显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总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防疫制度是解决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最有效的途径,但这往往在生产中不能得到管理者的重视。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行业间竞争对饲养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管理者内部挖潜,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环节成本核算,对己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组装配套并切实加以实施,提高生产率,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鸡群接种疫苗四不宜

上一篇:

引种野兔辨真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