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羊病针灸治疗

2019-01-03 15:18:41浏览:7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下面我们以羊的常见病为例介绍一下羊病针灸治疗方法。1 中暑中暑是由于天气炎热,烈日暴晒或车船运输、羊舍拥挤、缺乏饮水,以身
下面我们以羊的常见病为例介绍一下羊病针灸治疗方法。1 中暑中暑是由于天气炎热,烈日暴晒或车船运输、羊舍拥挤、缺乏饮水,以身热颤抖、弓背夹尾、呼吸急促、厌食停食为主要症状的羊病,羊中暑可采用白针疗法、电针疗法、梅花针疗法进行治疗。1.1 穴位介绍现将治疗本病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百会-位于腰荐十字部,也就是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间的凹陷中。苏气-位于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风门-位于耳后1.5厘米、寰椎翼前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耳尖-位于耳背侧距尖端1.5厘米的血管上,左右耳各三穴。太阳-位于外眼角后方约1.5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1.2 白针疗法百会是白针治疗中暑的主穴,治疗时,将毫针刺入穴位1.5厘米。苏气是白针治疗中暑的辅穴,它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气急气喘,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3厘米。风门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疼,行走不利,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1厘米。上述穴位针刺后,留针15分钟,在留针过程中每5分钟用捻转手法行针1次,留针时间到达即可起针。羊中暑的白针疗法可每日1次,连作2-3次。1.3 电针疗法羊中暑还可使用电针疗法治疗。治疗时先将毫针刺入羊的百会穴,刺入深度为2厘米。在两侧风门穴也刺入毫针,刺入深度为1.5厘米。最后,在羊的苏气穴刺入毫针,刺入深度为2厘米。针刺完成后,将电针治疗仪的第一对电极正负极分别夹放于苏气、百会穴上的毫针针柄上,然后将电针治疗仪的第二对电极正负极分别夹放于两侧风门穴上的毫针针柄上。电极夹放好后,将电针治疗仪调整为断续波形,以50赫兹频率,使用75毫安电流,对羊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治疗时间到达后即可拆去电极,拔除毫针,完成电针治疗。羊中暑的电针治疗可隔日1次,连作2次。1.4 梅花针疗法由于梅花针疗法刺激较重,对重度中暑的羊治疗非常有效,梅花针治疗时耳尖为主穴,治疗时,用梅花针锤头以中等力度击打耳尖穴皮肤1分钟,待耳尖穴皮肤渗血后即可。羊中暑头疼严重,视物不清时,需对太阳穴进行梅花针治疗。治疗时,用梅花针锤头以中等力度击打羊太阳穴2分钟,以太阳穴处渗血为度。羊中暑的梅花针疗法只作1次即可。2 肚胀肚胀是因羊过食发酵饲料或腐败饲料所引起的以腹部膨大、腹痛不安,厌食拒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羊肚胀可采用电针疗法和血针疗法进行治疗。2.1 穴位介绍现将治疗本病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关元俞-位于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涌泉-于前蹄叉背侧正中稍上方的凹陷中,每肢各一穴。滴水-于后蹄叉背侧正中稍上方的凹陷中,每肢各一穴。顺气-于口内硬腭前端,切齿乳头两侧的鼻腭管开口处,左右侧各一穴。2.2 电针疗法治疗羊肚胀电针疗法效果较好,在肚胀的电针疗法中,选双侧关元俞穴,治疗时将毫针刺入羊两侧的关元俞,把电针治疗仪的正负电极分别夹放于针柄上,调整电针治疗仪为断续波形75赫兹频率100毫安电流进行电针治疗10分钟,治疗时间到达后即可拆去电极,拔除毫针。电针疗法可每日1次,连作2-3次。2.3 血针疗法羊肚胀还需进行血针疗法治疗,血针疗法涌泉为主穴,此穴主治膨气、腹痛,施术时用小宽针迅速刺入穴位0.5厘米,使穴位处出血即可。滴水穴可治疗羊因肚胀而引起的拒食厌食,治疗时用小宽针刺入穴位0.5厘米出血即可。血针疗法只作1次即可。3 宿草不转宿草不转是因羊过吃草料引起的以厌食停食,不断喛气,粪干难下,腹痛不安,腹部膨大为症状的疾病。治疗宿草不转可使用白针疗法、艾灸疗法进行治疗。3.1 穴位介绍现将治疗本病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脾俞-位于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后三里-位于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下方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六脉-位于倒数第一、二、三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三穴。百会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3.2 白针疗法在白针疗法中脾俞为主穴,它可治疗因积食而引起的宿草不转,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3厘米。后三里穴可治疗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宿草不转,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2厘米。上述穴位针刺后,需留针2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每隔5分钟用捻转手法行针1次。用白针法治疗本病可每日1次,连作3次。3.3 艾灸疗法宿草不转用艾灸疗法治疗较好,艾灸疗法首选百会穴,灸疗百会穴可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治疗时,使艾条点燃端距穴位3厘米处,进行回旋灸疗5分钟。六脉穴主治肚胀和便秘。灸疗时,使艾条点燃端距穴位2-3厘米,进行回旋灸疗。六脉的左右三个穴各灸疗2分钟。艾灸治疗可每日1次,连作2-3次。4 冷肠泄泻冷肠泄泻是因羊饮冷水过多,进食霜冻饲料或久卧湿地而引起的,以泄泻厌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治疗可采用艾灸疗法、水针疗法和火针疗法。4.1 穴位介绍现将治疗本病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后海-位于肛门上、尾根下的凹陷中。脾俞、百会、后三里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4.2 艾灸疗法灸疗脾俞穴可有较好的消胀止泻作用,灸疗时,将艾条的点燃端在距穴位3厘米处实施回旋灸,灸疗时间为5分钟。百会穴也是治疗冷肠泄泻的主要穴位,将艾条点燃端距穴位皮肤2.5厘米处实施回旋灸。灸疗时间为10分钟。后海穴止泻作用较好,灸疗时使艾条点燃端距穴位皮肤表面2厘米处,实施回旋灸,由于灸疗此穴时艾条点燃端距皮肤较近,因此灸疗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以2分钟左右为宜。后三里穴对冷肠泄泻引发的肠胃虚弱有较好治疗效果,灸疗时使艾条点燃端距穴位皮肤处2.5厘米,实施回旋灸。灸疗时间为5分钟。冷肠泄泻的艾灸治疗可每日1次,连作2-3次。4.3 水针疗法当患羊冷肠泄泻严重时,需实施水针治疗,水针治疗后三里穴为主穴,治疗时,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2厘米,注入10%安钠咖注射液5毫升。水针治疗还需选择后海为辅穴,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2厘米,把30%安乃近注射液20毫升注入穴位内。脾俞也是治疗冷肠泄泻的辅穴,治疗时,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2厘米,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5毫升。冷肠泄泻的水针治疗一般只作1次即可。4.4 火针疗法对冷肠泄泻不止的患羊可采用火针疗法,我们首先选取脾俞穴作为治疗穴位,治疗时用火焰将针体烧热,趁热将毫针刺入脾俞穴2厘米,捻转行针1分钟后,随即起针。另外,我们还要对百会穴实施火针治疗,治疗时,用火焰将针体烧热后迅速刺入百会穴1.5厘米,捻转行针1.5分钟后即可起针。在对后海穴实施火针治疗时,因此处皮肤较嫩,用火焰将针体烧至温热即可刺入穴位,针刺深度为2厘米,经捻转行针2分钟后即可起针。火针治疗一般只作1次。经上述治疗,羊的冷肠泄泻即可治愈。5 羊角风羊角风是羊因风热之邪内侵肝经,引起的以两目瞪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为症状的阵发性疾病,治疗本病需采用白针疗法和血针疗法进行治疗。5.1 穴位介绍现将治疗本病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天门-位于两角根连线正中后方,即枕寰关节背侧的凹陷中。龙会-位于两眶上突前缘连线中点处。山根-位于鼻镜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百会穴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5.2 白针疗法在白针疗法治疗中,天门为主穴,龙会、百会为辅穴。施术时,将毫针刺入天门穴1厘米。在针刺龙会穴时将毫针刺入龙会穴0.5厘米。对百会穴的白针治疗可采用温针灸,治疗时将毫针刺入百会穴1.5厘米,在针柄处放置酒精棉球,用火焰将酒精棉球点燃,使热量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处,以增强治疗效果。上述穴位针刺后留针15分钟,每5分钟用捻转手法对天门、龙会穴行针1次,时间到后即可起针。羊角风的白针治疗每日1次,可连作2-3次。5.3 血针疗法使用血针疗法对羊的特定穴位放血治疗对因风热内侵肝经引起的羊角风疗效较好,血针疗法的主穴首选山根穴,治疗时用三棱针迅速刺破山根穴处的上唇静脉丛,使山根穴处有适量血流出即可。羊角风的血针治疗1次即可,不需重复。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养猪场如何处置免疫接种后出现的反应

上一篇:

冬季猪病防治问与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