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根据习性巧捕蟹

2019-01-04 09:47:12浏览:5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秋风响,蟹脚痒”。又到金秋捕蟹时。因河蟹容易打洞逃跑,附肢会折断,捕捉难度大。捕蟹时,为使蟹体不受损伤,要根据其习性,
“秋风响,蟹脚痒”。又到金秋捕蟹时。因河蟹容易打洞逃跑,附肢会折断,捕捉难度大。捕蟹时,为使蟹体不受损伤,要根据其习性,科学操作,巧妙捕捉。1 工具捕捉大水面养蟹,每年9~10月,可用地笼、河套、蟹笼等工具捕捉。原理是捕捉工具的进口处设有倒须,河蟹只能进、不能出。捕捉时,将这些工具安放在河蟹经常活动的地方及洄游通道上,拦截河蟹的活动路线。可在第1天晚上布设捕捉工具,第2天清晨起捕。在水温适宜时,由于河蟹还在摄食,可在上述工具中放入诱饵,引诱河蟹入内,效果更好。大水面捕蟹应坚持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一般可在每年9月初开始起捕,秋分前后结束。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捕上来的河蟹暂养,待价格高时出售,可提高效益。2 干塘捕捉欲达到较为彻底的捕蟹目的,采用干塘捕捉法最为合适。采取这种方法捕蟹时,首先应将塘水快速排浅。若塘中事先没留有集蟹槽及集蟹沟的,可在水位排至30~50cm深时,临时开挖。开挖时,第1步要将池底浮泥排去,再向出水口一侧沿池底中央开挖一宽度约50cm的集蟹沟,沟深不限,但要向出水口一侧逐步倾斜。池塘面积大,可开挖多条集蟹沟。第2步,在出水口处,开挖一集蟹槽,长、宽、深各为1m左右,并与集蟹沟相通。由于水位逐步降低,池蟹就会顺水流入蟹沟,最后进入蟹槽,这时,用手抄网捕捉即可。若塘内淤泥过多,河蟹可能会潜入泥中,不要直接下塘摸捉,可用微流水进行刺激。方法是让进水口缓慢进水,出水口以相同的速度出水。也可在第1天晚上加水淹没淤泥,第2天再将池水抽干,河蟹就会自动出来,再按上述方法捕捉。1次捕捉不完,可再加水反复进行,直到捕捉完毕。干塘捕捉时,若在冬季,应使池水快速抽干;否则,河蟹会由于天冷而掘洞穴居或潜入泥底,给捕捉带来难度。快速排干池水的目的是使河蟹来不及打洞或入泥,也不会使蟹体冻伤。3 掘洞捕捉塘中的部分懒蟹,活动能力弱,对灯光及水流的刺激不太敏感,只有采取掘洞的方法捕捉。使用这种方法,应用小铲等工具细心地在洞口旁挖掘,待河蟹露出时再捕捉。切不可见蟹时用手直接向外硬行拖拽,否则,不但会拽断附肢,而且还会使洞中的河蟹贴泥更紧,增加捕捉难度。此法会损毁塘埂,一般不用。4 搭巢捕捉在冬季捕蟹,由于天气寒冷,水温低,蟹穴居洞中及池底淤泥内,捕捉少量蟹,可采用搭巢捕捉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事先在池底或池边用砖块、瓦片等搭建人工蟹巢,河蟹便可自动入巢。这时,在巢中捕蟹就容易多了。也可在蟹洞上放上浸湿的草包或稻草,由于草下温暖,河蟹会藏身其中。捕捉时,只要快速掀开草包,即可捕之。5 灯光捕捉河蟹具有趋光性,捕捉大量河蟹,可以在塘口一角设置电灯,利用灯光诱集,待蟹夜晚上岸活动,聚集在灯光下,再行捕捉。如在灯下挖上数个小坑,坑中放入铁桶或网布,河蟹爬向灯光处,误入坑内,此时提起铁桶或网布,河蟹即可被捕。6 徒手捕捉根据成蟹秋季生殖洄游的习性,在每年的10月前后,河蟹会大量上岸活动,寻找洄游通道,这时可用手直接捕捉。捕捉时,用食指和大拇指紧扣河蟹背壳两侧,使其双螯无法施展,如此既安全、又不伤蟹体,若带手套,效果更佳。需要说明的是,徒手、灯光、掘洞、搭巢等捕捉方法,捕蟹数量一般不多。采用网具捕捉时,不要用丝网捕蟹;因为丝网会缠绕河蟹附肢,附肢容易折断,使蟹体伤残。大量起捕时,应选用工具捕捉及干塘起捕方法,事先要组织好销售。天冷结冰时不要捕蟹,否则,不但难以捕捉,而且会冻伤河蟹,造成死亡。以上几种起捕方法应因地制宜、综合使用,以达到省力、省时、快速、彻底的效果。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睡床质量对奶牛产奶有影响吗

上一篇:

冬季养鸡的注意事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