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气温变化大鸡舍要控温

2019-01-04 11:03:04浏览:4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进入秋季,外界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早晚的温差变化,这些势必会造成鸡舍内的温度也随之波动。因此,作为规模养鸡大户,必
“进入秋季,外界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早晚的温差变化,这些势必会造成鸡舍内的温度也随之波动。因此,作为规模养鸡大户,必须要紧随季节变化及时应对,严把关,确保林下鸡健康生长。”近日,泸州纳溪区大渡口镇天堂村川龙山家庭农场技术员罗兵接到村民王义华打来的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王义华的养鸡场,及时检查症状,指导他科学饲养。

鸡舍消毒防鼠

根据鸡舍状况和接收鸡苗的日期,合理安排冲洗、清理、消毒、空舍的准备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一批肉鸡销售后间隔至少2周以上,再进下一批肉鸡,以保证鸡舍能做好充足准备。

进雏前一周,要把育雏舍内外彻底清扫消毒,舍内空间可用3%—5%的来苏儿溶液喷雾消毒,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28毫升福尔马林、14克高锰酸钾,放入瓷器内熏蒸,封闭鸡舍24小时,进雏前一天打开鸡舍通风。同时,要检修通风及照明等设备,堵塞鼠洞,以防鼠害。

选择健壮雏鸡

选雏要选壮雏,剔除弱雏和残、畸雏。要选择发育匀称,羽毛清洁有光泽、干燥,活泼好动,叫声清脆响亮,眼大有神,站立稳健,手握有力,反应敏捷,腹部柔软而有弹性,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痕迹的壮雏。弱雏则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缩头,站立不稳,蛋黄吸收不良,脐部突出,有出血痕迹。

加强环境控制

环境对雏鸡的生长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入秋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比较大,对雏鸡的应激强烈,所以此阶段应格外细心。

首先,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第一周鸡舍温度应控制在35℃—33℃,以后每星期下降2℃—3℃,直至降到20℃左右;夜间外界温度低,鸡活动少,温度应比白天高1℃。掌握温度应遵循初期宜高,后期宜低;白天宜低,夜间宜高;晴天宜低,阴天宜高。

其次,掌握光照度。一般雏鸡入舍后0—5日龄实行全天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缩短到20小时直至出栏。在光照强度上,从第5天开始采取弱光照,让鸡能正常吃料、饮水就行,以防惊群。

最后,在湿度上,前期1—2周保持相对高湿度为70%—65%,3周龄至出栏应保持55%—60%,最低不低于40%;最后,做好通风换气。肉仔鸡整个饲养周期内都需要良好的通风,1—3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换气,氨气浓度小、无烟雾粉尘。通风时尽量用升降隔离塑料膜解决,秋季根据外界气温适当打开门窗,但要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把好雏鸡饮水关。秋季养鸡,保证饮水不为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前提。第1周饮用和室温相同的温开水,以后改用深井水或自来水。前3天在饮水中适当添加2.5%—5%葡萄糖、红糖及肉鸡用多维;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须饮水3—4小时后开始第1次喂料;饮水器每天清洗消毒1—2次,贮水缸、桶等贮水时间不能超过3天。

注重饲料营养

饲料成本在整个肉鸡成本中占到70%左右,选择何种饲料直接关系到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秋季气温下降,鸡群易患感冒等传染病,在常规饲喂中及时有效添加复合维生素,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提高免疫力。

秋季正是肉鸡养殖的黄金季节,但对饲养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肉鸡免疫可以采取点眼、滴鼻、喷雾和饮水免疫方式的活苗,在前期最好采用点眼、滴鼻,后期如果有条件也采用点眼、滴鼻,最好不要用喷雾免疫方式。免疫当天及前后各一天,饮水中加电解多维;这三天最好不要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引进种公牛注意事项

上一篇:

鱼肉酥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