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鱼病的检查方法

2019-01-04 12:26:57浏览:9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渔业生产上,鱼病的防治是一项基本工作,它的前提就是鱼病的检查和诊断。本文简单介绍了在鱼病检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技术手段
在渔业生产上,鱼病的防治是一项基本工作,它的前提就是鱼病的检查和诊断。本文简单介绍了在鱼病检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技术手段和检查步骤,以期对业者有所帮助。一、检查病鱼应注意的事项1、供作检查诊断用的鱼,要用活鲜的或刚死不久的,否则会因鱼死过久,病原体离开鱼体或死亡,从而无法鉴别。同时,有许多病状,在活的或刚死的鱼体上是很明显的,死了过久的鱼,其组织、器官腐烂变质,原来所表现的病状已无法辨别。2、检查病鱼过程中要保持体表湿润,因为体表干燥,病原体会很快死去甚至崩解。有些病状,也会因干燥而变得不明显,难于辨认。3、在检查解剖过程中,所分离的器官应保持其完整性,分开放置,并保持其湿润,防止于燥。同时还要避免各器官间病原体的相互污染。4、对于不能肯定的病变标本或病原体,应留下标本,以备日后进一步研究。二、检查鱼病时采用的技术手段1、肉眼检查法:病原体寄生在鱼体后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病理变化,有时症状很清楚,用肉眼就可诊断。例如水霉、大型的原生动物和甲壳动物等。2、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对于没有明显病状的疾病,以及症状明显,但凭肉眼判断不出病原体的疾病需要用显微镜检查,检查方法有两种。(1)玻片压展法:用两片厚度约3—4mm,大小约6x12cm的玻片,先将要检查的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或从体表刮下的粘液;或从肠管里取出的内含物等,放在其中的一片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清水或食盐水(体外器官或粘液用清水,体内器官、组织或内含物用0.65%食盐水),用另一片玻片将它压成透明的薄层,即可放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病原体或某些可疑的病状,仔细用镊子或解剖针、微吸管,将其从薄层中取出来,放在盛有清水或食盐水的培养皿里,待以后进一步加以观察和处理。(2)载玻片压展法:方法是用小剪刀或镊子取出一小块组织或一小滴内含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一小滴水或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的压平后,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寄生虫或可疑现象时,再用高倍显微镜仔细检查。三、检查步骤检查病鱼一定要按/顷序进行,以免遗漏。总的顺序是先体外,后体内。各器官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通常/顷序是:粘液、鳍、鼻腔、血液、鳃、口腔、脂肪组织、消化管(包括胃、肠和盲囊)、肝、脾、胆囊、心脏、鳔、肾、膀胱、性腺、眼、脑、脊髓、肌肉。常见的鱼病大都发生在体表、鳃和肠道三个部位,故在实际诊断上,以上三者是检查的重点。1、体表粘液将鱼放在解剖盘里,首先观察其体色等情况,并注意皮肤是否擦伤或腐烂;是否长了水霉;有无发炎、充血或出血;鳍条是否蛀烂;有没有锚头鳋、虱等寄生虫以及白色小点状的小瓜虫囊泡或白色的粘孢子虫孢囊等。在鱼类体表除肉眼可能见到的病症和病原体外,往往还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如口丝虫、隐鞭虫、车轮虫、三代虫等,这些病原必须用镜检才能观察清楚,检查方法是用解剖刀或弯头镊子刮取体表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加上一、二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2、鳃鳃是特别容易被病原体寄生的器官,粘菌、水霉、鳃霉、各类原生动物、单殖类、复殖类囊蚴、软体动物的幼虫、甲壳类等,在鳃上都可能找到。第一步,肉眼检查。观察鳃丝色泽,粘液的多少,有无充血,发白、肥肿;有无污泥、是否腐烂,鳃盖是否完整;有无肉眼可见的白色孢囊以及大型的寄生虫等。第二步,检查鳃组织。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取出,分开放在培养皿里,用小剪刀取一小片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清水,盖上盖玻片,在镜下检查。取鳃丝检查时,最好从每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一小块,因为这个地方寄生虫较集中。每边鳃至少要检查两次。鲢、鳙还要检查鳃耙。第三步,检查鳃上的粘液。将鳃上的粘液刮下,用清水稀释,在镜下观察。3、肠道检查肠道时,第一步,剔除肠外壁脂肪组织,将肠管拉直。第二步,用肉眼观察,肠外壁如有许多小白点,通常是粘孢子虫的孢囊。第三步,分别在肠道的前、中、后段各剪开一个小口,用小镊子从小口取出一些内含物放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病原生物。每段肠道要同时检查两次。第四步,用剪刀小心地把整条肠道剪开(注意不要把肠道内可能存在的大型寄生虫剪断),把肠的内含物都刮下来,放在培养皿中,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并搅匀,在解剖镜下检查。第五步,检查肠内壁有无小白点、有无溃烂、有无发红、发紫或白色的瘤状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鳝、泥鳅高产套养要点

上一篇:

河蟹大棚育苗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