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淡水鱼赤皮病的防治要点

2019-01-04 12:27:26浏览:74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赤皮病又称擦皮瘟。由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鱼体两侧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的疾病。(一)病原荧光假单胞菌。短杆状,两端圆形,
赤皮病又称擦皮瘟。由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鱼体两侧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的疾病。
(一)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两个相连,有动力,极端1-3根鞭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门色,半透明,24小时左右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色素,弥漫培养基;肉汤培养生长丰盛,均匀浑浊,微有絮状沉淀,表面有光滑柔软的层状菌膜,一摇即散,24小时后,培养基表层产生色素;明胶穿刺24小时后杯状液化,72小时后层面形液化,液化部分现色素;马铃薯培养中等生长、微凸、光滑、湿润,菌落呈绿色,培养基2天呈绿色。兔血琼脂β型溶血。
(二)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北方在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
(三)症状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四)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菌。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每立方米水体放15-20克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严防鱼体受伤;在北方越冬池应加深水深,以防鱼体冻伤;投喂优质颗粒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4)发现鱼体表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将寄生虫杀灭。
(5)发现鱼体受伤后,应立即全池遍洒1-2次消毒药。
(六)治疗方法
疾病早期,全池外泼消毒药1-3次,即可治愈;疾病严重时,则需同时内服药饲。
1.外用药  任选下列一种,外泼1-3次。
(1)漂白粉(含有效氯30%)  每立方米水体放l-1.2克。先将漂白粉溶于水,滤去残渣后再全池均匀遍洒。
(2)漂粉精(含有效氯60%)  每立方米水体放0.5-0.6克。
(3)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  每立方米水体放0.5-0.6克。
(4)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  每立方米水体放  0.4-0.5克。
(5)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
(6)乌桕叶  每立方米水体放3.7克干的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先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
(7)大黄  每立方米水体放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进行全池均匀遍洒。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2)每千克饲料中加鱼用肠炎灵(上海市三维制药公司三维兽药厂生产)3-4克拌饲,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6天,每天投喂2次。
(3)每千克饲料中加磺胺—6—甲氧嘧啶2-3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每天投喂1次。
当繁殖用亲鱼患赤皮病严重时,已停止摄食,应进行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每次注射20毫克或治鳖灵Ⅱ号3毫升(江苏省江都市兽药厂生产),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鱼体消毒药液的配用

上一篇:

鱼类维生素缺乏症及进补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