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淡水鲨的人工繁殖技术

2019-01-04 12:31:30浏览:4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淡水鲨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ys suthi(r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东南亚一带,固体形类似留而得名
淡水鲨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ys suthi(r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东南亚一带,固体形类似留而得名淡水鲨。淡水鲨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创生杂,抗病力强,肉质细嫩,肉多刺少等优良经济性状,越来越受到养殖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我国于1978年引进淡水鲨,但因繁殖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国内该鱼苗种非常短缺。最近几年,先后有多家单位从国外引进。我场于1997年5月从泰国引进淡水鲨,经过3年培育,2000年夏天选留的亲色基本性成熟,进行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效果均不理想,分析原因为亲鱼成熟不够。2001年夏天,亲鱼成熟很好,遂又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已投入规模生产。现将淡水鲨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亲鱼的选留
    淡水鲨在性成熟之前,雌、雄个体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差异,很难分辨雌、雄。淡水鲨一般3—4龄性成熟。由于雌、雄生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同批次的雄性个体小于雌性个体。性成熟的个体雄性体重一般为雌性体重的1/2左右。雄性个体一般为1.5—2.5kg,比雌性个体早成 熟1年。相比较而言,雄性个体体形较细长,雌性个体体形较宽阔。性成熟的个体,雄性个体生殖突红肿,圆柱形,突出2-3mm,轻压腹部可挤出乳白色精液;雌性个体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润,粉红色,不突出,用手轻压腹部,挤不出卵子。
    2 亲鱼培育
    亲鱼的培育可在池塘、水泥流水池进行。我们认为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亲鱼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池塘要除去过多的淤泥,流水池要刷干净。池水水深保持1.5m以上,塘沿或 池沿要高出水面20cm以上,以防亲鱼跳出,因为淡水鲨胆小,受惊时在水中乱窜。
    2.2 培育池中亲鱼应尽量稀放。池塘一般亩放200-300尾左右,流水池一般每平方米放4-6尾。我们用直径8m的圆形流水池培育近300尾亲鱼,效果比较理想。
    2.3 培育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6—30℃之间,并保持稳定。
    2.4 培育期间,培育池水质要保持清新,并经常性地冲水,进行流水刺激,以促使性腺发育。
    2.5 亲色培育可完全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在35%以上,并且动物性蛋白应占蛋白总量的50%以上。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3%,分3-4次投喂。如果经常加喂一些新鲜的野杂鱼,效果会更好。
    2.6 亲鱼的产前培育时间一般为3-4个月。
    3 人工繁殖
    3.1 催产亲鱼的选择
    雄鱼选择生殖突红中,轻压腹部可挤出较浓厚的乳白色精液的个体。雌鱼选择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红润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1。
    3.2 催产药物的选择及使用剂量
    生产试验证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C)、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单独或混合使用均有效,但效果以混合使用为好。药物的使用剂量依亲鱼的性别,个体大小,成熟程度和所用药物的种类而定,可参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中始的剂量使用。
    3.3 催产
    淡水鲨的人工催产,一般采用二次注射药物法。我们第1针给亲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第2针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地欧酮的混合物,催产效果非常明显,多次全产率达到100%。  2次注射间隔时间10-12小时。一般采用胸腔注射或肌肉注射法。注射部位,胸腔注射选择胸绍基部,肌肉注射选择在背鳍基部。注射时,针头要插入鱼体2cm左右,以防针头拔出时药物溢出。催产过程中水温要求保持在26-30℃,并有流水刺激。
    3.4 人工授精
    在水温26-30℃,有流水刺激的条件下,淡水鲨雌亲鱼在第2次注射后10—12小时左右排卵,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雌亲鱼从催产池中捕出,放在鱼夹中,鱼尾斜向上.鱼头斜向下,腹部朝上检查。适宜的授精时机是:腹部较催产前更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卵腔(生殖孔附近)明显较催产前膨大柔软;轻轻向生殖孔方向挤压卵腔,生殖孔处有1层带血丝的薄膜破裂,卵粒顺利流出。卵粒米黄色,稀稠度适中(挤在盆中可稍微流动)。此时为最佳授精时机,受精率最高。如果授精时机不成熟,雌鱼腹部较硬,卵腔没有明显膨大柔软,挤不出卵子或挤出卵子较困难,鱼卵很稠,挤在盆中不流动,卵色较深,黄鱼有时带有血丝,这种卵的受精率也很高,只是强行往外挤卵,容易使亲鱼受伤,并且不能一次全部将卵挤出。此种情形最好不要勉强往外挤卵,应放回催产池待1~2小时后再检查排卵情况。如果错过最佳人工授精时机,鱼卵很易流出,鱼卵较稀,不粘稠,卵粒呈浅黄色、发白,卵子过熟,此种卵子受精率最低。
    选择好产卵雌亲鱼以后。将鱼体用纱布或毛巾等物撩干,1人抓住鱼的头部,1人抓住鱼的尾部,使鱼体头朝上,尾朝下,腹部及生殖孔向下,朝向干净的搪瓷或塑料盆中,  1人用手轻轻地先将卵腔中的鱼卵挤出,再从上到下轻捋雌鱼腹部,重复多次,将卵子全部挤出。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雄鱼精液挤在卵子上,并同时用干净的羽毛搅动,使精液与卵子混合均匀,接着边加干水边搅动1~2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去多余的精液,至此人工授精过程完成。1—2分钟以后,受精卵出现粘性,即可均匀地布在棕皮或网片做成的卵巢上进行孵化。
     3.5 孵化
     淡水鲨的受精卵可在池塘或水泥池中进行静水或流水孵化,我们认为以在水泥池中流水孵化效果最好。孵化前7~10天将孵化池按常规方法清塘,施肥,培肥水质。水深保持在1.0m左右,水温26—30℃。将布好受精卵的卵巢均匀悬挂于孵化池中,同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鱼卵。在水温26—30℃,受精后10小时左右,受精的卵子通体透明,未受精的卵子白色浑浊;受精后24-26小时,受精卵孵出鱼苗。刚孵出的仔鱼形如蝌蚪状,全长约3.o mm,通体透明,腹部带有椭圆形透明卵黄囊,做上下垂直运动,不粘附卵巢,鱼苗孵出后第2天即可将卵巢取出。
    3.6 苗种培育
    鱼苗孵出后3-4天,卵黄囊吸收完毕,体长0.5cm,开口摄食浮游动物。因此,鱼苗在孵出后的第2天应全池泼洒豆浆,以保持池水肥度。鱼苗孵出后10天左右,鱼苗体长1.0cm,色素加深,上浮吞食大型浮游动物,此时若浮游动物的量不足,可补充投喂细鱼粉或破碎呈粉状的全价配合饲料。孵出后20天左右,鱼苗长到3—4cm,出现成鱼体形,成群跃到水面上吞食小颗粒饲料,即可转入鱼苗的常规培育。
    4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4.1 选留亲鱼时,在不能确定雌雄的情况下,应随机留取,不能只留个体大的,以免造成雌雄比例失衡。
    4.2 人工催产时操作要轻,亲鱼不可拉在网里过于集中,以免亲鱼受惊,互相撞伤或划伤。
    4.3 注射催产药物时,雄亲鱼的剂量应为雌亲鱼的一半甚至更少,且仅在雌亲鱼第2次注射时做一次注射。如果雄亲鱼的精液较易挤出,雄亲鱼可以不用注射催产药物,以免其成熟过度,造成受精率降低。
    4.4 在水温26—30℃,注射药物后第10个小时,必须检查雌亲鱼是否排卵,以防错过最佳授精时机,造成卵子过期,受精率下降,若此次检查亲鱼不排卵,可根据情况每隔2-3小时检查1次,以选择最佳授精时机。授精和孵化时的水温要与催产他的水温保持—致。
    4.5 经验得出授精用水用盐度4-5的生理盐水、可提高卵子受精率。
    4.6 将受精卵布在卵巢上,要布均匀,宁稀勿稠,避免一堆堆的受精卵粘在—起。卵巢上卵密度过大,易因缺氧造成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死亡。
    4.7 淡水鲨仔鱼在孵出3-4天即有互相残食现象,往往是2条仔鱼口咬着口,互不相让,同时死亡。因此,孵化池要事先培肥水质,以便有充足的开口饵料供仔鱼摄食,并注意适当降低仔鱼密度。
    4.8 性成熟淡水鲨在繁殖期(每年6-7月)头部上方正中有一灰白色圆斑,在繁殖盛期和催产后圆斑最大,也最明显,在非繁殖期圆斑逐渐消失,可作为辨别依据。
    4.9 92年来我们多次采用药物催情、冲水诱导等方法试验,均未发现该鱼有自然产卵的现象,故认为该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繁殖。
                              (266317  青岛罗非鱼良种场)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淡水鱼毛管虫病的肪治

上一篇:

果园养鹅一举多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