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紫贻贝的自然采苗技术

2019-01-04 12:36:34浏览:6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自然采苗海区的选择近几年,在大面积紫贻贝养殖区,自然采苗已不成问题,只要及时投放采苗器,均可采到足够的贻贝苗,但是,对于
自然采苗海区的选择
近几年,在大面积紫贻贝养殖区,自然采苗已不成问题,只要及时投放采苗器,均可采到足够的贻贝苗,但是,对于高密度的养殖区,近几年,出现了外排贻贝长年不瘦,内排贻贝长年不肥,外排采苗密度较大,内排采苗密度偏小,甚至采不到苗的现象。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海区,选择海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采苗海区或附近应有大量的亲贝。
(2)应以变态幼体数量集中地为主要采苗场。这是因为柴贻贝幼体附着前要浮游20天左右,在这20天当中,幼虫要受风、流等海况条件的影响四处游动,因此,即将附着的眼点幼体集中到哪里,那里的采工轩量就大,反之,就少。由此可见。亲贝生长地不等于是大量采苗场。
(3)选择水流运动相对稳定的海区,这是因为水流运动范围不大,幼虫的活动范围小,这样就可以保持采苗的相对稳定和成功。
(4)避开江河、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流水入口。这样可以保证采苗区水质。理化因子相对稳定,避免淡水、污水的侵害,促成采苗的成功。
采苗器材的制备
紫贻贝是无处不附着的贝类,因此它的采苗材料很多,但从生产角度考虑,应当选择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和操作的材料来做采苗器。
目前在北方多采用直径1-1.5厘米的稻草绳4股扭编成一股,每根长度视海区深度而定,通常为1.5-2米,重0.85-1公斤左右。在北方采苗,往南方运输或是在风浪较大的地区养殖,往往要偏高些,也有用胶袋或胶条苗绳直接采苗的,但采苗效果不如草绳,且运输量大,因此,大量采苗多不采用。
采苗器投放
投放采苗器的时机,取决于当地海区水温、亲贝产卵的的时间以及变态幼虫(眼点幼虫)的形成时间,也就是不要错过贻贝的繁殖盛期,特别是第一繁殖盛期。通常是在眼点幼虫即将附着前5-10天投完采苗器。也可以采取不正当手段观测亲贝产卵时间来确定投放色,遇有海水呈现粉红色,证明贻贝已经产卵;其一,观察海水颜色,遇有海水呈现粉红色,证明贻贝已经产卵;其二,观察出水贻贝的外表,有粘液状流出,便是精卵,其三,间隔解剖亲贝比较性腺肥满度,排过卵的亲贝立记得呈现消瘦,与未排卵亲贝性腺区别非常明显。这样便掌握了亲贝大致集中排卵时间,再过半月或十天便可投主和采苗器。
投放采苗器的方法,在浮筏养殖区非常简单,只要将采苗器用一根直径为0.4-0.5厘米,有效长度30-40厘米(除去吊绳与筏身和采苗绳两端打扣长度过)的聚乙烯吊绳挂在筏身上即可,每台可单根垂挂300根。为防止采苗器漂浮水面,应将筏身浮力减掉一部分,再用坠石将筏身压沉,依见不到苗绳为度,待采苗器吃饱水后4-5天,再将筏身浮起,当然也可以事先将采苗器浸透水再挂在筏中,但应注意勿在死水湾浸泡时间太长,以免水质变臭,影响采苗器的质量。
另外,还可采用木桩,铁架,绳架等等多种多样的采苗方法,总之,只要能将采苗器稳定的投放到采苗区,便可采到大量的贻贝苗。
采苗器投放10-15天后,便可检查附苗民表况。检查的方法:刚附着的稚贝,壳高在0.02-0.06厘米时,肉眼很难数清,这时要用“水洗镜检法”检查,就是将采苗器按不同的位置各剪下一小段(要记住这小段采苗器所占全长的比例),将幼虫尽可能地全部洗刷下来,除去杂物,浮泥,用5%的浓度甲醛液杀死,在10-40倍的解剖镜或投影仪下逐个清点,求出这一小段采苗器在这个时期的附苗量,再算出每根采苗器的附苗量,进而算出全部采苗呖呖的总采苗量。待到稚贝长到0.1-0.2厘米以后,便可用上法直接用肉眼点数。如此多次抽查便可预计整个采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及时调整和补救采苗的不利因素,取得采苗生产的成功。目前采苗水平,一般每吊采苗器可采苗5万粒左右,则每台可采苗1500万粒。每台养成筏按照90万粒放养,则每台采苗筏可分16台养成筏,除去损耗等因素,至少可分10台。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香鱼养殖及其病害防治

上一篇:

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