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稻田培育观赏鱼

2019-01-04 14:04:38浏览:8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稻田养鱼:根据稻鱼共生的理论,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稻田中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目的。稻田养

    稻田养鱼:根据稻鱼共生的理论,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稻田中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目的。稻田养观赏鱼有以下几个品种:
1.红鲫、红荷包鲤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价值。其特征是:红鲫体型近似于高体型异育银鲫,而且是体色火红,色泽鲜艳。
2.红荷包鲤,体色桔红,除胸部呈淡白色外,不带任何杂色,体短而高,背部宽而厚,头小尾短,形似“荷包”。
3.它们的相同点都是鲤形目、鲤科:适应性很强,能耐低氧,水温在10℃~32℃左右都能摄食,pH6.5~8.5水域也能生长,繁殖。生殖季节4月~7月,卵黏性,分批产出,放入金鱼缸中极为美观。

一、选好稻田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能排能灌,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土质为壤土或粘土,保水、保肥性能好,田块面积在1亩~5亩为宜。

二、稻田工程
1.加高加固田塍:在插秧前加固的田塍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视溢洪需要而定),捶打结实,不垮不漏。
2.开挖渔溜:渔溜约占总面积5%,可建在进水口田边或田角,开挖成长方形深80厘米,与渔沟相连接,在渔溜1/3部份搭一荫栅,以利夏季高温时避荫降温。
3.开挖鱼沟:在栽插禾苗返青后,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移禾开挖沟呈“田”或“井”字型等,渔沟的深度和宽度各为30厘米~40厘米。
4.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栅。进排水口相对应,拦鱼栅网用木桩加金属网或聚乙烯网等密眼网片材料制做,高度应高出田塍20厘米,呈弧形安装固定,凸面朝向水流,注排水口如杂物多,或设双层拦鱼栅,里层拦鱼,外层拦杂物。

三、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在放养15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15千克化水后,对渔沟、渔溜清理清毒,同时施放腐粪肥50千克,用于培育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稻田渔沟进水要通过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2.放养后,加强管理,早晚必须巡田,酌情注水和施肥、一般每一周施10千克~20千克发酵猪牛粪,必要时投喂一些豆饼浆、糠麸类等精料。
3.放养数量根据稻田条件,饵肥多少和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在每次分养采用3%~4%食盐水对苗种浸洗消毒一次。

四、稻田培育苗种三级分养
1.早、中稻插秧多在立夏、小满时节,从红鲫、红荷包鲤产卵到早、中稻插秧大约有20天的空隙时间可以将刚孵化的鱼苗培育成夏花,每亩放养量为红鲫2.5万尾,红荷包鲤3.5万尾。培育20天养成1寸夏花鱼种,即可出田分养。
2.芒种夏至鱼食旺,防病措施要跟上。第一次分养一般在5月中旬等禾苗转青后每亩宜放1寸夏花鱼种1万尾~1.5万尾,经50天左右的培育。一般可长到2寸以上。
3.小暑大暑气温升,饲养管理要认真。再进行第二次分养,转放到中稻田中,每亩宜放5000尾~8000尾。经60天的培育一般可达3寸~4寸,可作为观赏鱼上市销售。
4.白露秋分温度降低,精心管理提高产量。把未销售的鱼种进行第三次分养到晚稻田,每亩放3000尾左右,这样一直饲养到晚稻收割后养成大规格观赏鱼种和食用鱼。

五、培育鱼种水稻田间管理
1.养鱼稻田水稻病虫害较少,往往不必打农药,如有个别病虫危害达到防治指标,可在稻田喷施农药,通常选用对鱼苗毒性小,使用方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施药时要严格把握药剂的容量,加深田水或边进出水边施药,采取一块稻田两次施,一次施一半,让鱼能自动离开。粉剂农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施用,乳(油)剂农药在傍晚喷施,喷雾时喷头向上,横扫水稻茎叶。如发现中毒死鱼现象,应立即停止施药,并及时加入新水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2.养鱼稻田施用化肥时应注意:以基肥为主,追施化肥可采取小量多次,分块施和深施等法,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的安全用量。
3.为了确保鱼的安全,打药施肥时可将鱼集中于宽沟或渔溜内,待毒性消失后再放回稻田来。
4.经常疏通鱼沟,检修拦鱼栅,高温季节加灌新水,有死鱼时捞出并深埋,记录水温、摄食、溶氧,成活率及病害情况。

六、防病除害驱
赶与消灭鱼类的敌害,如水鸟、田鼠、水獭、鳝鱼、水蛇、水蜈蚣等。可用草木灰,杀灭青泥苔、水网藻,每月每亩每次10千克生石灰化浆泼洒,预防鱼病和水稻病虫害。养鱼稻田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严禁鸡、鸭、鹅等进入。

七、收获销售
当晚稻收割后,大部分红鲫、红荷包鲤长成大规格鱼种,大批量可作为观赏鱼上市销售。此鱼易养,放入渔缸、观赏鱼池中极为美观,因此售价高。同时可作为鱼种销售到各池塘中囤养,达到商品规格可作食用销售,又是席上佳肴。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常见的龟肺炎如何医治

上一篇:

池塘一年两茬青虾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