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奥尼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19-01-04 14:43:12浏览:58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和肉质鲜味等优点,已成为养殖广泛的淡水
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和肉质鲜味等优点,已成为养殖广泛的淡水鱼类。尤其是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因其雄性率高,群体生长快,产量高而受到养殖者欢迎。广东省茂名市充分利用本地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奥尼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效果。罗非鱼养殖在茂名市已有一定的规模,2003年罗非鱼单养、混养面积达38万亩,产量130029吨,比2001年的89845吨增长了44.73%,占全省同一品种产量的1/3,罗非鱼养殖产量居全省同种品种产量的第一位。根据目前池塘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及参考相关奥尼罗非鱼技术资料,制定了奥尼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 池塘条件
1.1 面积、水深 池塘面积5~25亩为宜,以10~15亩为最佳。鱼种池水深1.0~1.8m,商品鱼池水深2.5~3.0m;池埂高度高于水面35~55cm。
1.2 鱼池形状 池塘长方形、东西向为最好,有利于通风和日照。鱼池的长宽比参数1.5~3.0:1。
1.3 池塘底质 池底应平坦,易于拉网操作,壤土或沙壤土,池底淤泥控制在14~20cm以内,池塘保水性好,不漏水。
1.4 水源 以地面水为主,池塘养鱼的水源条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
2)水量要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尤其在渔业生产的主要季节5~11月有充足的水量进入池塘,用于池塘注水、换水,在生产季节的换水量一般要求一次能换水10~20%;
3)每个池塘有其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4)池水透明度30 cm左右。
1.5 电力及渔机配套 电力有保障,商品鱼池塘电力配备要求达到1kW/亩,条件许可时要求要有足够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每口池塘依据面积大小及放养量配备3kW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1~3台,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鱼种池可配1~3kW的喷水式增氧机。使用硬颗粒饲料的池塘,每口池塘可配备自动投饵机1~2台。不能自流灌排,另配足够的注排水设备。
2 放养前准备
2.1 池塘清整 修整池塘的埂、底部、进排水泵系统等,避免漏水。
2.2 清除淤泥 每年清除淤泥一次,保证淤泥厚度控制在14~20cm。
2.3 池塘清塘消毒
2.3.1 干法清塘 干法清塘是在修整鱼塘后,池底只留8~12cm深的水,用茶麸每亩4~5公斤或生石灰50~80公斤干塘清塘清毒。经3天曝晒后回水。注水经40~60目网过滤除杂。
2.3.2 带水清塘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每亩1m水深水体使用漂白13.5kg,即每立方米水体用量20g,使水体成20ppm的浓度,或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2.4 施基肥 池塘回水后,每亩施有机畜禽粪肥250kg培育水质,有机畜禽粪肥要经过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7天后放种。
3 养殖鱼种来源、质量及规格要求
3.1 鱼种来源 选择放养品种必须来源于经业务部门核准,具备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生产场。
3.2 放养鱼种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其重量个体差异在10%以内)、体质健壮、无伤病。全雄性罗非鱼种类主要选择纯奥利亚罗非鱼♂和纯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子F1代(奥尼鱼)、台湾F1代吴郭鱼及雄性率92%以上、起捕率85%以上且生长快的其它杂交子F1代罗非鱼。
4 鱼苗培育
4.1 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3亩,水深1.5m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放苗前,彻底清圹消毒,曝晒3~5天。
4.2 水质 放苗前7~8天灌入清新水。灌水需经40~60目网过滤除杂。水深80cm,后投肥(有机肥、化肥或绿肥等),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后放鱼种。放养10天后,水深加至1.5m。
4.3 温度 放苗时,运输鱼苗水温与培育池水温差不超正负2℃。培育水温保持22℃以上。
4.4 放苗密度 每亩放同批次鱼苗8~10万尾,一次放足。
4.5 培育管理 鱼苗下塘后的前3天以投喂畜禽鲜血桨或熟黄豆粉为主;后17天,以熟黄豆粉、米糠、黄粉、低等面粉等粉料投喂。
4.6 鱼苗出池分养
1) 鱼苗经过20天培育,一般长到3~5cm,即可进行出池分塘蔬养,进行鱼种培育。
2 ) 出池分养。出池前一天停止投喂。网具要求光滑细密,宜在晴天上午九时开网,避免烈日下开网操作。操作轻快,“不吊水”,即分即过塘。
5 鱼种培育
5.1 培育池同鱼苗池 放种前清塘消毒。注水用40~60目网过滤除杂。每亩施猪粪或其它畜禽粪250kg培育肥水,有机畜禽粪肥要经过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水质肥爽,透明度25cm左右,7天后放苗。培育水深1.5m以上。
5.2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同一规格3cm或5cm 鱼苗0.8~1.5万尾。
5.3 饲喂 放苗后,投喂含粗蛋白32%配合颗粒饲料,粒径1.5~2mm。日投喂二次,上午8~9时,下午5~6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7~8%。
5.4 育成 经20天培育,长成鱼种,全长一般长到10~11cm,体量25~50克左右,即可分塘养殖。
5.5 鱼苗鱼种的消毒 鱼体消毒的药物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食盐:浓度2%~4%,浸洗5~10分钟。
2)漂白粉:浓度10ppm~20ppm,浸洗10分钟左右。
3)青霉素:8万单位/50L,水浸泡5~10分钟。
5.6 出池分选 出池前一天停止投喂。选用12目光滑细密围网和网箱进行围捕和分选,在晴天上午九时开网和分选,忌在烈日下进行操作。分选采用竹筛进行,分不同规格进行分圹放养。
6 池塘成鱼养殖
6.1 施基肥 池塘注水后,每亩施有机畜禽粪肥250kg培育水质,有机畜禽粪肥要经过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7天后放种。
6.2 放养密度 采用高密度饲养。每备放罗非鱼鱼种800~1500尾,一次放足,同时,每亩放养4~5寸尾鲢鱼35尾,鳙鱼40尾,15克尾重斑鳢15尾。
6.3 饲养管理
6.3.1 饲喂 全价配合硬颗粒饲料投喂,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28%。硬颗粒配合饲料的加工质量标准:
1) 硬颗粒饲料含粉率小于3%。
2) 硬颗粒饲料颗粒直径为鱼体有效口径的20%,直径与长度的比例为1:1.5~2.0。
3) 饲料要求不变质、物理性状良好、营养成份稳定。
4) 饲料加工均匀度、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水产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5) 硬颗粒饲料具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罗非鱼喜食偏软的饲料。
6.3.2 投喂量 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及水质状况定时、定量投喂。日投喂二次,上午8~9时,下午5~6时,投喂颗粒饲料,人工投饲应在池塘中设定点投饲,日投喂量按当日存圹量×日成长率(参考值1.2%)×饲料系数(取经验值1.7),次日投喂量按日上日的投喂量×1.012,依此类推。
6.3.3 投喂方式 投饲机投喂比手工投喂可以节约6~8%的饲料,且鱼体摄食均匀、鱼体个体大小均匀。因此,推广饲料机投喂硬颗粒饲料。每口池塘配备至少1台投饲机。
6.4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池塘养殖获得高产,实施健康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主要调节措施如下:
1)水质保持活、爽、嫩。通过施肥、排注水控制、使用生石灰等措施调节水质使池水透明度在25~35cm。
2)pH值保持在7~8.0。水质调节可使用生石灰、有机肥、氯制剂等。使用生石灰控制池水的酸碱度,这对于茂名市的池塘多数偏酸性的情况下非常有效。每月每亩泼洒生石灰水溶液一次,每次一般每亩每米7.5~15kg,。
3)溶解氧24小时在3mg/L以上,16小时不低于5mg/L。主要技术措施有:通过培肥水质,控制池水适宜肥度,利用生物增氧;经常注入新水补充池水溶氧;防止水质过肥、清除淤泥等以便减少耗氧因子对溶解氧的消耗,。
4) 增氧机配备:按每亩0.3kW标准,配备叶轮式增氧机。一般情况下,每日开机二次,即中午12时至2时,清晨2至4时。
5) 防止出现“老水”和“转水”现象发生。主要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增氧,防止水质恶化;二是泼洒生石灰,亩用量为25kg,化浆泼酒,加注新水至原水位;老水调节可以使用硫酸铜先处理2~3天后再用生石灰进行调节的方法。
6.5 养成出池
1)鱼个体长到尾重即可作商品鱼出池销售。
2)出售前一天停止投喂。
3)捕捞出售时,出售多少,围捕多少,避免围捕过多出损伤鱼体。
7 鱼病防治 罗非鱼在池水低温环境条件下易患寄生虫或细菌性烂鳃病、溃疡及冻伤病。防止水温激烈变动,口服磺胺剂功抗菌素预防;高温池水养殖会有腹水病(腹胀病)、红鳍脱鳞病。可用生石灰15ppm泼洒,口服抗生素预防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龙虾健康养殖的细节管理与关键控制技术

上一篇:

四种鱼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