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成鱼池套养土鲶的管理技术

2019-01-04 14:48:04浏览:78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土鲶又名小口鲶,其生长速度比天然野生鲶快五倍以上,适应性强,耐低氧,成鱼池套养土鲶品质与野生鲶相差无几,深受广大消费者欢
土鲶又名小口鲶,其生长速度比天然野生鲶快五倍以上,适应性强,耐低氧,成鱼池套养土鲶品质与野生鲶相差无几,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笔者经过10年试验和总结,取得了比较稳定和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条件
1.水面条件及配套设施:水资源条件较好,套养鲫鱼或者野杂鱼资源丰富,有防逃设施,精养水面有增氧设备,年底能干池的水库和池塘等水面均可放养。
2.水面清整和消毒:清除水底过多污泥,检查并安装好防逃设施,亩用50千克~10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彻底清除水面中如餐条、麦穗等体型较大野杂鱼。
苗种选择与放养
1.鲫、鲶种选择:要求苗种来源可靠,无伤病,体质健壮。
2.放养模式:草—鲫—鲶,鲢—鳙—鲫—鲶或者鲫—鲶等三种套养鲫鱼。
3.放养规格:土鲶放养规格决定于主养品种尤其是鲫鱼放养规格,土鲶放养规格要小于主养品种和鲫鱼放养规格,一般以放养每尾5厘米~10厘米较为经济实惠,鲫鱼放养越大越好,最小不低于每千克30尾。
4.放养量:根据水面条件和养殖管理水平,池塘每亩放养彭泽鲫10千克左右,放养土鲶10尾~30尾;水库每亩放养彭泽鲫5千克~10千克,放养土鲶5尾~20尾,即:鲫、鲶放养比约为10∶1。当鲫苗放养量较多时要控制鳙鱼放养量。
5.放养时间:鲫鱼等主养品种在每年立春前放养结束,土鲶放养时间在每年3月底至5月初,6月份以后放养成活率和上市率较低,决定土鲶成活率和产量又一关键要素是放养时间确定,以鲫鱼和野杂鱼产苗高峰期一周内放养为最佳。
养殖管理
1.提高饵料鱼产苗量和成活率:在鲫苗集中产卵、产苗季节,精养池塘需加注新水和投放树枝条以及水质较瘦时需培肥水质以提高饵料鱼产卵率和满足饵料鱼的生长。
2.水质调节:3月~6月,每月用20ppm生石灰泼洒一次;精养池7月~9月,每月用Em、光合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精养水面控制用生石灰等。
3.饵料投喂:通常饵料鱼不需要单独投喂,当土鲶放养量过大时,可投喂菜子饼等一些粉状料,以保证饵料鱼与土鲶同步生长。
病害防治
1.渔药选择:土鲶对外用敌百虫和内服伊维菌素和极少数中草药等杀虫药较为敏感,尤其是内服伊维菌素和一些中草药还对鲫鱼敏感。在药物选择上要尽量避开和错开上述药物使用,改革中草鱼给药方法,选择菊酯类、吡喹酮等成份杀虫药物。
2.主要病害防治:套养土鲶病害较少,主要有因水质(底质)较差引起的细菌性烂尾病,时常使用二氧化氯和水质改良剂能有效防止此病发生。
总结与分析
通过实践发现:
1.土鲶喜食小鲫鱼,捕捉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的能力相对较差。
2.彭泽鲫产苗量大、产苗期长(每年3月~6月),从而使土鲶有较长时间和充足的天然饵料捕捉,最终提高土鲶成活率和生产量。
3.土鲶耐低氧能力强,在缺氧情况下,通常死亡率极低,因此非常适合在精养水面推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淡水鱼烂尾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关于鲟鱼的养殖管理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