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9-01-04 18:50:40浏览:9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初生雏鸡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损失。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初生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初生雏鸡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损失。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是集约化养鸡业兴起之后出现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本病发生有增多趋势,发生特点具有共同的特征。
从实验室资料表明,在鸡场和孵化厅的环境中绿脓杆菌的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孵化过程中的死胚、毛蛋以及1日龄健康雏鸡体表和体内绿脓杆菌的分离率占一定比例,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分离率。绿脓杆菌的污染程度与本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本病的发生造成雏鸡的死亡,多数从雏鸡2日龄开始。雏鸡大批死亡,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死亡集中在3-5日龄,以后迅速下降。每批鸡发病至少死亡25%左右的雏鸡,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如对本病缺乏认识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可造成多批雏鸡连续发病。
发病雏鸡群均在1日龄时注射了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商品代雏鸡中的公鸡没有注射疫苗,鸡只安全无恙。
由此可见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孵化环境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前提,本病的感染途径是通过外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符合了这一感染条件。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2、临床表现 该病发生突然,起病急,病程短。病雏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有的病雏表现震颤,全身情况衰竭、脱水,很快死亡。有的雏鸡可见眼周围潮湿,角膜或眼前房混浊。这是本病临床表现的一个特点。
3、病理剖检变化 在死亡高峰期的病死鸡因病程短,剖检不见明显变化。但多数死雏的头部(即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注射部位)皮下水肿,水肿液呈黄色或黄绿色胶冻样。高峰期过后死亡雏鸡的肝脏可见肿大,被膜下见有坏死灶。
根据以上流行特点和具有高死亡率以及同批不注苗雏鸡不发病的特征,不难作出诊断。从目前来看如若不是饮料或CO中毒,其它疾病不会造成新生雏鸡如此高的死亡率。
防制方法
本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防。一旦发病,由于起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经药敏试验,庆大霉素是首选药物,但经饮水给药治疗效果较差。逐只注射可挽救部分病雏免于死亡。
如能及早确诊本病,孵化场为了防止下批雏再发病,可在马立克氏病疫苗中添加庆大霉素,或注苗后在另一部位再注射一针庆大霉素可收到预防本病的效果。但这只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的鸡场发病后,时刻担心本病的再次发生将疫苗中添加药物作为常规办法,作者认为大可不必。
预防本病,应从改善鸡场卫生条件、加强兽医卫生措施着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种蛋收集、保存及孵化全过程和孵化设备、环境、注射疫苗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才是杜绝本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保育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

上一篇:

肉鸽常见病及其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