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棉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9-01-04 23:37:30浏览:7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抗虫棉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以及用药量的减少,致使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抗虫棉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以及用药量的减少,致使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棉盲蝽近几年逐渐发展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并且它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去年7月下旬我们经调查,一般棉田百株盲蝽象200~300头,部分地块达550~600头,造成棉叶大量破碎,叶片平均受害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收入。1.危害特点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营养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等。在棉花各生育期中,受害后的表现也不同,如在子叶期被害,则生长点变黑干枯,不再生长,仅剩下两片子叶。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或被害顶芽展开后为破叶,称为“破头疯”。危害嫩叶时,叶展开后大量破碎,称为“破叶疯”。幼蕾被害变黑,2~3天脱落;大蕾被害后呈现黑斑,花瓣不能正常开放。顶心和旁心受害,枝叶丛生并长,称为“扫帚苗”。2.发生规律棉盲蝽属肓蝽科,主要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发生危害。危害作物种类有棉花、牧草、豆类、玉米、高粱、蔬菜、果树及杂草等。在我市主要以绿盲蝽危害棉花为主。绿盲蝽一年发生3~5代,以第2、3代危害棉花。以卵在苜蓿、蒿类茎组织内、蚕豆、石榴、苹果等枯枝残茬以及棉花的残茬、枯枝和铃壳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成虫于4月中旬~5月上旬开始出现,主要在苜蓿等寄主上生活。6月上中旬侵入棉田,6月下旬~7月下旬为危害盛期,8月中旬迁出棉田,又大量迁到苜蓿、豆类、野生蒿类亡生活。绿盲蝽在生长茂密的棉田产卵多。喜欢高温高湿多雨,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适合卵孵化及繁殖危害。3.重发原因3.1 农药使用不当。由于大面积推广抗虫棉,棉铃虫发生轻,田间用药量少,或者是所使药剂对棉铃虫有效,而对棉盲蝽、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不佳,造成虫量大量积累。为来年发生提供虫源。3.2 气候条件适宜。因盲蝽是喜湿性害虫,6~7月份雨量较多,湿度大,寄住嫩绿旺盛,盲蝽产卵多繁殖快,虫量增多,盲蝽危害就较重。干旱对盲蝽不利,尤其三点盲蝽干旱年只发生1代。同时,近几年棉花现蕾期提前,蕾花较多也为盲蝽发生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3.3 盲蝽的寄主多。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棉盲蝽喜食作物如苜蓿、豆类、蔬菜、果树逐渐增多。危害棉田的盲蝽多是从早春开花的蔬菜、绿肥、杂草寄主上迁入棉田的。早春棉田周围寄主种类、数量多少、生长状况等对盲蝽的种群数量增长有很大影响。3.4 棉农认识不足,防治时间偏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4.综合防治技术4.1 农业防治。4.1.1 清除棉花枯枝及杂草等越冬寄主,将盲蝽消灭在棉田外,使棉花免受损失。卵孵化前,去除路边、地头杂草及棉柴,减少早春越冬虫源寄主。4.1.2 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做到有机肥与复和化肥相结合,增施钾肥及微肥,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防棉花生长过旺。4.1.3 及时做好受害棉株的整枝工作。尤其是多头棉,去掉细弱枝,保留1~2枝作为主干,可减少损失。4.2 化学防治。4.2.1 首先要抓好虫源寄主上的防治。卵孵化后,可在越冬虫源集中危害的绿肥、胡萝卜、甘蓝、白菜留种田以及杂草丛生地块,喷施10%吡虫啉或10%氯氰菊酯2000倍液。4.2.2 在棉田盲蝽象发生高峰期,根据田间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一是在5月中下旬结合防治蚜虫兼治。二是抓好6月中下旬棉花现蕾期的防治。此时棉花植株发育比较幼嫩,如遇雨多或湿度大气候条件,有利于盲蝽象的发生与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防治指标掌握在果枝或顶尖叶片被害率达5%或点片棉株受害时进行用药防治。每桶用10%吡虫啉5~10克加菊酯25~30毫升或50%速杀王、蚜虱灵、益农神杀对水进行喷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地膜棉中后期重管理

上一篇:

秋末棉花提质保产的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