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9-01-05 16:13:42浏览:2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使农户不耕地或少耕地,就可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本增产的目的,且十分有利于改善环境、平
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使农户不耕地或少耕地,就可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本增产的目的,且十分有利于改善环境、平衡生态的一项农业技术。这项技术在临猗县部分乡镇已经历了五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提高的实践过程,现已列入农业部2002至2005年“丰收计划”。主要农艺过程 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农艺过程,包括机械深松覆盖(可隔年进行)、机械浅耕整地和免耕施肥播种。
1、机械深松覆盖 主要起保水保肥作用。旱地小麦机收之后,适时进行机械深松,保持小麦秸秆根茬覆盖地表,耕深可达40-50cm。既能破除坚硬的土壤犁底层,使自然降雨下渗较深,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土层不乱,结构稳定,保护了土壤中的蚯蚓和各层微生物处在正常的微生态环境中;还能利用小麦残茬覆盖地表,比较均匀地接纳自然降雨,并阻挡或缓解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有效的蓄水保墒作用,做到伏雨春雨,解决冬小麦产区自然降雨与小麦生长发育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同时,小麦残茬逐渐沤制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2、机械浅耕整地 起保土保墒作用。在小麦备耕期,适时进行浅耕(浅耙)整地,能够起到碎土、除草、匀茬、保墒整地的作用,达到土壤上虚下实的农艺要求,为种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种床,以利正常发芽出土。一般采用先进适用的浅耕(圆盘耙)机具进行作业,由于对表层土壤翻腾少、破坏小,因而收到了保土保墒的良好效果。
3、机械免耕施肥播种 起增产作用。在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播期,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作业。该机具有能够在较硬的表土中,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5道工序,作业效率高、质量高,符合农艺要求。化肥施深可达8-10cm,种子播深达5-6cm,化肥施在两行小麦中间,与种子形成侧位关系,避免了化肥烫籽烧苗现象。小麦行距设置为宽窄搭配,宽行行距为25cm,窄行行距为15cm;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了杂草对化肥的吸收利用;小麦行距宽窄搭配,可改善小麦生育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果降雨较多,能有效减少小麦倒伏而造成的减产,实现丰产丰收。由于是沟播形式,还有利于集雨纳墒,聚光提温,做到小雨大用,起到防旱御寒作用。播后实行碾压,既能使种子与土壤密结,有利于种子萌发出土,又有利于保墒防寒。
机组优化配置 实施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要引进开发先进适用的动力机械及配套农具,以它们为载体,把新技术变成生产力。经过5年的实践,临猗县农机局总结出基本机组的优化配置方案是: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条块分割的实际情况,基本机组的动力机械,应选配一台40-48Kw的轮式拖拉机。因为这样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在田间作业中,行走方便,能够带动大型农具,地头回转灵活,能够独立并且优质高效地完成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田间作业任务。基本机组配套农具主要配置深松机、浅耕整地机和免耕施肥播种机等3种。
①深松机的配置。主要选配两种形式的深松机。一种是全方位深松机。该机耕深可达40-50cm,作业后不留犁沟,土层不乱,犁底抠烂,秸秆覆盖地表,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大大提高。另一种是凿型深松犁。作业深度可达40-50cm,犁底抠烂,土层不乱,虚实相间,对土壤破坏性大大减少。
②浅耕整地机的配置。主要选配圆盘耙、缺口耙(20片)或浅松机(翼形铲)。这几种整地机械在使用中,后面带上土耱,人踩其上,配套作业,一次完成碎土、松土、除草、匀茬、平整地面等项工序,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③免耕施肥播种机的配置。主要选配10-12行免耕播种机(施肥开沟器设置5-6行)。该机在秸秆根茬覆盖的地块作业,由于施肥开沟器和种子开沟器为前后3排安装,避免了秸秆或土块的壅堵现象,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三种耕作模式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适用于旱塬冬小麦生产。经过几年的实践,临猗县农机局通过对不同作物茬口、不同土壤类型进行试验对比,初步形成了3种比较科学化、规范化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一是深松→轻耙(或浅旋)→免耕施肥播种三步耕作模式。即在小麦收割后先进行机械深松,促使麦茬还田、松土保墒;播种前一个月到20天,进行浅耙作业;种时实行免耕施肥播种一次性操作到位,达到土层不乱、地实保墒,促进苗全苗壮。这种模式适用于绵土地、绵盖垆。1998年,该局曾在北辛乡双池滩5000亩绵盖垆旱地麦田实施了这种三步耕作模式试验,7月上旬实施机械深松覆盖,8月下旬进行浅耙整地,9月下旬免耕施肥播种机完成下种任务。经测试,土壤0-50cm含水量比同类对照田增加了12.3个百分点,比焚烧麦茬的同类地块有机质含量多0.07%,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76.5公斤,比对照田的147公斤增产了20.1%。二是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施肥播种两步耕作模式。即在麦田休闲期,先用机械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以小麦秸秆覆盖地表,播种时实施免耕施肥播种,做到免耕保土,秸秆覆盖保墒,主要适用于绵土地。1998年,该局在角杯乡的2500亩旱地麦田实施了这种两步耕作模式试验,7月上中旬粉碎灭茬,9月下旬免耕施肥播种,第二年平均亩产达到206公斤,比对照田亩产180公斤增产26公斤,增长14.4%。三是旋耕施肥播种,一次完成几道工序的耕作模式。主要适用于一年两作田播种小麦,即在玉米、豆类收获后,使用条带耕作机或旋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高效作业,保证抢时下种。该模式运用于水地、扩浇地。李汉乡郭村的4500亩耕地,属于一年两作水地,小麦收获后,在麦茬地免耕播种夏玉米,玉米收获后旋耕施肥播种小麦,连年平均亩产吨粮,成为高产高效农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谈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

上一篇:

农机选购保养使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