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管理技术

2019-01-05 18:17:50浏览: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无公害茶叶系指在良好的生产环境条件下,茶叶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限量内,是无污染、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无公害茶叶系指在良好的生产环境条件下,茶叶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限量内,是无污染、安全的茶叶的总称。无公害茶叶由于质量好,市场销路看好。我市有5万多亩山地茶园,自然生长环境较好,宜生产无公害茶叶。现把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土壤改良

1、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的茶树行间,应种植豆科绿肥,并深埋入土,培肥土壤。

2、在茶树行间铺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温,减少杂草,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覆盖材料以野杂草、修剪枝叶、树皮木屑、秸秆等为主。

3、禁止在茶园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

二、茶园施肥

1、基肥: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在行间开沟深施有机肥,并覆土,宜早不宜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

2、追肥:在生产季节,一般茶园每亩用化肥80—100公斤,分2—3次施用。有机茶园使用腐熟后的有机液肥浇根或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00—150公斤,分2—3次开沟施入。

3、叶面肥:是及时补充营养,加快茶叶生长的有效方法。一般使用含氨基酸养分为主的叶面肥较好,禁止使用激素类叶面肥,喷施叶面肥十天后方可采茶。

三、控制和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

1、 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虫性强的茶树良种。②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性。③采取修剪、翻耕、采摘等农艺措施直接加以控制和防治。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的鸟、蜘蛛等)和生物农药(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3、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4、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一般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消除病虫害,但使用时要掌握好浓度、时间和方法,同时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有机茶园与AA级茶园禁用化学农药。

5、杂草控制:杂草控制以能达到与茶树间协调平衡为度,不必采取全部清除干净的程度。对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彻底清除;种籽传播杂草在杂草结籽前铲除;农家肥堆制腐熟使用,另外也可通过覆盖有机物、薄 膜、遮阳网等抑制杂草萌发生长。

四、合理进行茶树修剪与采养:①正常生产茶园一般于春茶结束后即行轻修剪或深修剪,禁止三年两头台刈;对产量不高,树势衰退的茶园可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施足基肥。② 茶行间要保持20cm左右间隙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③对修剪改造后的茶园要注意采养结合。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

茶叶QS认证仪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