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金正大水溶肥褪去高端外衣,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9-01-06 08:40:08浏览:4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水溶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端产品,绝大多数普通农户都用不起。为了使水溶肥走入寻常百姓家,金正大开始为水溶肥褪去高端、

  水溶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端产品,绝大多数普通农户都用不起。为了使水溶肥走入寻常百姓家,金正大开始为水溶肥褪去高端、贵族的外衣。金正大将打造100万吨的水溶肥生产基地,以探路者的角色闯入行业视野。

金正大水溶肥褪去高端外衣,走进寻常百姓家

  正在扩大的水溶肥市场份额

  高祥照,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近五年来,他是水肥一体化领域最积极、也是最知名的推动者和布道者。“水溶肥料正在由少量叶面喷施的辅助性肥料向批量化大田应用的主要肥料转变!”在近日于南宁召开的一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上,高祥照对水溶肥的论断直接而有力。

  一直以来,在肥料大家族中,价格相对昂贵的水溶肥被赋予了“小肥”的标签。这个“小”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应用面积小,主要用于种植规模小、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二是与用量最大的氮、磷、钾肥相比,水溶肥多属于使用量小的微量元素肥料;三是在农作物整个生长期当中,水溶肥很少作为基肥,大多数用作追肥。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高祥照以“四个转变”来描述这一正在发生的变化:水溶肥正由经济作物走向粮食作物、由设施农业走向大田、高端走向平民、由旱区走向全国。据介绍,目前在新疆棉花、内蒙古土豆、东北玉米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华北地区,玉米和小麦的水肥一体化应用正在展开。甚至,在雨水充足的南方水稻种植区,水肥一体化推广也已进入试点阶段。“在水溶肥消费总量中,我估计现在有90%的比例是用在大田上。”高祥照说。

  事实上,尽管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但与之配套的水溶肥,中国农民并不陌生,并早已使用。水肥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照狭义的理解,它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如果遵循这样的界定,水肥一体化在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但从广义而言,只要是水肥同时供应作物,均可认为是水肥一体化,按照这个定义,中国水溶肥使用面积已经不小。

  据高祥照的核算,目前符合农业部登记标准的水溶肥产量在化肥总量中占比只有1%;但若把易溶解的硝基肥算进去,这个数字将提高到3%~5%;如果把农民将尿素等肥料溶解后冲施也计算在内,比例则超过10%。

  水溶肥即将到来的“大田时代”

  在高祥照看来,水溶肥走入大田不仅仅是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市场,更是农资行业使命所系。最近十年,中国取得粮食十年增的骄人成就,但隐忧并未完全消除。在三大主粮中,小麦和水稻的增长幅度相对较慢,口粮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实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迈向大田,是一种必须,也已具备可能性。

  原因就在于水肥一体化高度契合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有一句经常被大家引用的话: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和30%的肥料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供养占世界20%的人口。节水、节肥、节地成为中国农业的紧迫要求。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迅猛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谁来种地”的隐忧也与日凸显。

  这些难题和短板,通过发展水肥一体化均可得到化解或填补。以节肥而言,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肥料利用率曾发生质的飞跃,研究证明,在此前后,美国水溶肥料使用量由先前的10%跃升至60%,传统肥料则由60%陡降到10%。

  与节肥一样,水肥一体化的节地效应同样显著。由于水肥一体化实现了灌溉和施肥自动化,地理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将大大降低,原本不可耕作的土地可以重新开垦利用。高祥照有过一个粗略的估算,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我们在保障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至少可以节约10%的土地。

  如果说,政府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对农民而言,经济效益才是其首要关注的指标。在这点上,水肥一体化更是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借助自动化和精准化灌溉施肥技术,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土地,取得规模效益;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优产,提高农产品市场效益。根据一项研究,在经济作物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本增收60%以上。

  “可以说,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高祥照如此表示。

  加速释放水溶肥政策利好

  与水溶肥加速走向大田相应的是,管理层对水肥一体化的认识也在持续深化,政策利好不断释放。

  根据农业部规划,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其中新增5000万亩。西北地区将重点推广棉花、玉米、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000万亩;东北四省区重点推广玉米、马铃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800万亩;华北地区重点推广小麦、蔬菜、果树、花生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000万亩;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重点推广果树、蔬菜、糖料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200万亩。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将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微灌、喷灌、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机械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围绕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力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各类作物上发展以现代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技术。

  此外,政府主导推进的标准农田建设和高产创建也在为实施水肥一体化创造条件。据高祥照介绍,在新疆和东三省,政府在去年100亿元扶持资金基础上,今年又追加60个亿,加大对农业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华北,这项工作正在提速。以山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为例,当地党委和政府齐抓共管水肥一体化工作,尤其是在山东,还专门组建了由副省长挂帅的相关机构。

  尚待突破的水溶肥推广瓶颈

  尽管水肥一体化和与之配套的水溶肥即将迎来产业的黎明,但必须承认,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水肥一体化推广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据资料,在以色列,90%以上的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沙漠农业的传奇;在美国,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2.8%的果树使用水溶肥产品、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而在中国,如果依照严格的水肥一体化标准,这个比例仅有1%。

  原因首先出在观念的制约上。“我们和以色列在发展农业上的最大差距不是技术,而是理念。在大家印象里,以色列搞水肥一体化是因为缺水,其实北京和以色列在水资源拥有量上基本相同,而北京人口是以色列3倍,这就是说北京人均水资源只有以色列的三分之一,可为什么我们没有普及水肥一体化?就是思维方式的束缚。”高祥照解释。

  除了发展理念上的不足,技术上的短板也有待弥补。在这方面,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尤应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然,作为新一轮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发力者,金正大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2013年以来,他们在国际化合作上动作频频,从美国、挪威延请顶尖的水肥专家,并且与滴灌技术的发明者、世界最大的现代农业系统企业——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展开合作。“未来我们双方将在试验示范、实验室建设、产品推广等方面携手,共同引领中国水肥一化发展。”金正大副总经理罗文胜透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多肽尿素和普通尿素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

铵态氮肥是什么,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