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姜眼斑病的防治措施

2019-01-06 19:39:08浏览:3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病原菌学名〕Drechslera spicifera (Bain) v. Arx  〔寄主作物〕姜。  〔病害诊断〕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褐色

  〔病原菌学名〕Drechslera spicifera (Bain) v. Arx


  〔寄主作物〕姜。


  〔病害诊断〕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褐色小斑点,扩展后病斑梭形,大小5~10毫米,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周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连片,造成病地黄枯而死。 致病菌为德斯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多单生,正直不分枝,榄黄色,顶端色稍浅,基部细胞膨大,产孢细胞多茁芽殖,合轴式伸长。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正直,浅榄黄色,有3~7个隔膜。分生孢子单生或顶侧生。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并随之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间植株发病,病株产生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散,引起再侵染,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病菌喜温湿条件,温暖、多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地势低洼、多湿、肥料不足,特别是钾肥不足发病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病害明显加重。


  〔防治措施〕 (1)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肥沃地块种植。做好翻耕、整地。 (2)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绝不能缺。 (3)适量灌水,雨后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4)发病初期及时拔出病株或摘除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深翻土壤。 (5)发病初期及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百霜净胶悬剂600倍液。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防治茄子绵疫病须知

上一篇:

如何防治马铃薯粉痴病效果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